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披铝合金外衣装飞机玻璃 京沪高铁机车揭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7:53 新华网

  

披铝合金外衣装飞机玻璃京沪高铁机车揭秘

  图表:铁道部宣布京沪高速铁路2010年投入运营(新华社发)

  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5年左右完成,

设计时速达350公里,2010年投入运营,建成后将实行客货运分离。据悉,这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划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近日,中国铁道科学院首席专家黄强向外界介绍了京沪高铁的研究进展。

  火车头――采用“子弹头”造型

  “京沪高铁的火车头将会采用可减少阻力的‘子弹头’造型”。中国铁道科学院首席专家黄强透露说,列车时速达160公里以上后,受到的空气阻力将明显增加。“子弹头”造型不但优美流畅,而且在列车“冲进”隧道的时候,还能有效削减“微气压波”。黄强打了个比方,“如同猛然将瓶塞拔出,会有‘砰’的一声一样,列车进隧道时,突然压缩隧道中的气体,也会产生强烈的气浪和呼啸声,‘子弹头’车型将可大大减少这种阻力和噪音。”

  挡风玻璃――防撞和透视性能较高

  “我们已在进行机车挡风玻璃的研制和防撞试验”。黄强说,由于高速行驶的列车相比飞机更易遭遇飞鸟、碎石、雨雾等近地面物体的“袭击”,因此高铁火车头的挡风玻璃会类似于飞机驾驶舱的玻璃,防撞和透视性能较高。专家们已在开展针对性试验,如将钢弹从一定高度释放坠落撞击玻璃等手段,“考验”玻璃的强度和韧度。黄强表示,将来高铁火车头的挡风玻璃,将由多种复合材料构成,而且会是多层的,具有长期的抵抗性,可防止雨雾等的撞击和侵蚀,同时还便于清洗。

  车厢――全列密闭“披”铝合金

  黄强还表示,京沪高铁上行驶的列车像进藏列车一样将全列密闭,而且“身披”铝合金外衣。一是因为铝合金的重量大大低于钢铁,有利于高铁列车减重提速;另外,铝合金能够提供良好的气密性,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列车表面会产生负压,而两列火车“擦肩而过”时又会变为正压,正负压的瞬间转变需要车体有良好的密闭性,而铝合金能较好地做到这点。而且,车身必须采用一整块与车身同长的铝合金板制成,若是拼接的话,强度将会不够。

  沪宁杭京津冀都有望建高速客车

  京沪高铁建成后,享受“飞速”旅行的将不单单是往来京沪间的旅客,甚至可辐射至长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圈,因为京沪高铁还具有与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列车兼容的优势,时速不小于200公里的客运专线列车,可在京沪高速铁路上运行,因此从上海前往环渤海湾地区,以及哈尔滨、沈阳、包头、兰州、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和从北京前往华东地区城市的旅客,均可大大缩短旅行时间。

  黄强指出,长三角的沪宁杭和环渤海湾的京津冀等地区,今后都有望建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而且到西安、哈尔滨等城市也有望建成类似的客运专线,这样时速达200公里的列车,就有希望“借道”京沪高铁使旅途时间大大缩短。

  沿线地区经济起飞的脊梁骨

  现有的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但它连接着京津冀与长三角两大经济圈,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由于其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因此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发展。铁道部对外发布,京沪高铁一旦建成,将与现有的京沪铁路实现客货分流:新建的高铁将成为客运专线,“老”京沪铁路将作为货运主线。届时,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5小时,比目前京沪间特快列车缩短9小时左右,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是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同时“松绑”后的现有京沪铁路的货运能力将大增,其单向年货运能力将达1.3亿吨以上,从而成为大能力货运通道。京沪高铁将满足京沪客货运输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博导孙章教授认为,京沪高铁的建成,有效实现了“时间换空间”,降低了旅客出行的成本,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对上海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有效地放大了长三角经济圈。在日本,新干线被称为经济起飞的脊梁骨,京沪高铁对沿线地区的意义也同样如此。(摘自《新闻晨报》)

  相关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