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蜈蚣舞 待扬威水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9:21 南方新闻网

  百年蜈蚣舞待扬威水史

  为传承该绝艺,当地申请专利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寻找民间绝艺

  一阵狂风过后,一条颜色鲜艳、体形硕大的“蜈蚣”出现了。它时而蜿蜒爬行,时而穿梭盘绕,弯弯的利牙、剪刀形的尾部和不断变化的姿态显示它不可一世的威风……

  这是澄海西门蜈蚣舞表演中的一幕。

  澄海西门居委的居民陈喜顺今年50来岁,是“蜈蚣舞”第五代“掌门人”,他告诉记者,有百多年历史的“蜈蚣舞”因表演阵容庞大,所需人员及费用较多,近年已经日渐式微。

  澄海蜈蚣舞观赏性强

  陈喜顺介绍,“蜈蚣舞”发源于汕头澄海区西门居委辖区,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澄海著名的民间绝艺。

  蜈蚣舞的首任“掌门”是陈成锦。他是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一个颇有民望的民间建筑嵌瓷师傅,对造型艺术很有研究。他因看到蜈蚣爬行生动有趣,而萌发了创造蜈蚣舞的灵感。他设计了蜈蚣的造型和各种舞蹈动作,几经演化之后,成为了一种气势雄浑、刚柔并济,亦庄亦谐的动物舞蹈,由于它融音乐、舞蹈和武术为一体,观赏性强、场面壮观,一经问世,便为人民所喜爱,逐步成为当地乡社“社日”保留的表演项目。

  “蜈蚣”全长22米,分头、身、尾3部分,头部形状酷似狮头,嘴两侧有一对弯弯的利牙,身躯用硬、软28节布框衔接而成,伸屈自如,里面悬吊特制的灯烛及焰火装置,尾部呈剪刀形。表演时由一人擎彩珠带引,15人藏于“蜈蚣”腹下,弯腰屈腿,运用“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武术动作操纵“蜈蚣”蜿蜓爬行,穿梭盘绕。

  舞蹈者全有“武功”底子

  陈喜顺说,师法自然的“蜈蚣舞”自诞生以来,历经几代传人的不断变革创新,使其更为臻美。像外形彩绘以前用水彩色涂绘,易受潮褪色,现改用荧光油色漆涂,色泽既鲜艳耐久,也更加悦目。“蜈蚣”内部照明变化更折射出民间艺人们的匠心,以前一直沿袭用特制蜡烛作为“蜈蚣”全身透亮的传统技巧,现在改用光电技术处理,不但让蜈蚣躯体伸缩自如,俯仰随意,更使其身、脚、尾、眼都能发光透亮,尤其是夜间表演更加色彩斑斓夺目,栩栩如生,甚为逼真。

  陈喜顺告诉记者,现在的“蜈蚣”总重超过100公斤,加上要运用“丁字马”、“弓步”、“观音坐莲”等武术动作,所以要求表演者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

  费用大人数多使绝艺传承难

  老艺人回忆说,最为旺盛的时候澄海有过多条“蜈蚣”齐舞的场面,1937年还获邀到香港参加庆祝英皇乔装六世的加冕盛会,轰动香江。不过由于抗战,民生艰难,蜈蚣舞随之沉寂。

  1985年,陈喜顺等人才重新发起组织制作,蜈蚣舞才得以传承。但是陈喜顺称,因蜈蚣舞阵容庞大,队员众多,费用开销也大,再加上近年来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蜈蚣舞同许多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一样受到了冲击,绝艺的传承不容乐观。

  陈喜顺说,他这个“掌门人”也十分难做。首先,“蜈蚣”的制作也需要时日,在不算制作人员的工钱的情况下,一条蜈蚣的制作费用至少也得3万元左右。而且,往往是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就无法再次使用,成本很高。没有长期的经济支持,连蜈蚣也做不出来。

  另外,蜈蚣舞表演人员至少16人,一般一套动作下来要演一个多小时,就要备3套人马换班接替表演,加上伴奏的潮州大锣鼓乐队,整支表演队伍需160—170人。而要想培养一个蜈蚣舞的表演人员,必须要经过一两个月的专门培训,现在的年轻人学这个没有工钱可挣,许多人都是玩玩而已。目前,“蜈蚣舞”的几名骨干表演者年龄都已超过50岁,其中两人已年过花甲,一个是81岁。

  “不希望我是最后一任掌门”

  陈喜顺说,尽管蜈蚣舞现在传承十分困难,但由于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他们还是希望能够坚持发展,以使蜈蚣舞的传承后继有人。

  他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先后拨给经费补助数十万元,让他们发展好这项民间绝艺。去年8月,澄海区文化部门还支持他们申请蜈蚣舞专利,目前已获得省版权局颁发的版权证书。同时他们还向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采访中,陈喜顺等老艺人谈到,目前他们正加紧研究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蜈蚣舞的内容与艺术形式得以全面稳妥地保护。

  陈喜顺说,他不希望他是蜈蚣舞的最后一任掌门,他希望蜈蚣舞能够在他手上发扬光大。

  采写/摄影:本报记者谭林通讯员周英炜蔡卓强

  图:

  第5代蜈蚣舞的掌门人陈喜顺在调试蜈蚣头。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