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光棍移民”住上新房娶上新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9:37 南方日报

  “光棍移民”住上新房娶上新娘

  新村建设不仅改变了水库移民的生活,而且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

  仅仅用7年时间,广东已有535条自然村、20370户共122150名水库移民完成了新村建设,从低矮破旧的泥砖房搬进了规划整齐、设施齐备的花园式小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出良好的示范。广东因而成为全国水利移民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得最好的省份。省移民办负责人说,我省从1998年起实施“一村一策”试点,一次性解决水利移民历史遗留问题,按照这一思路,全省将用10—15年时间全面解决余下的95.5万水库移民的历史遗留问题。

  近日记者随省水库移民办前往湛江市的遂溪县和廉江市,走访了7条移民新村,所见所闻令人欣喜。

  迁新居不再“等靠要”

  廉江市相古坑堪称水利移民新村建设的典型。1958年,因当地鹤地水库兴建,移民后靠建造起泥砖瓦房形成老相古坑村。40多年过去了,交通不便、闭塞、环境恶劣的相古坑村村民的生活几乎一成不变,绝大多数仍住在40年前建造的房子里。

  “因为穷,村里有7个大龄青年娶不上老婆,有3个娶上了生下孩子又跑了。由于看不到希望,他们不愿意劳动,每天只是坐着晒太阳。”广东省水利移民办主任曾建生说。

  1999年12月,相古坑移民新村破土动工。“连钱带砖,政府补贴了8000元,自己借了2万多元建了一层楼,2000年搬了新房。”50岁老实巴交的村民王增凤说,搬入新居后,村里的情况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包括他在内的10个光棍都结婚生子,由于养家压力,大家还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个个成了外出打工族。王增凤目前还欠着三四千元,但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希望过两三年再建一层楼。

  解决安居第一难题

  广东是全国水库移民大户,有大中型水库移民158万多人,约占全国同类人口7%左右。其中,水利老移民107.7万人,多数安置在农村。

  水库移民安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造成他们面临“住房难、粮食难、交通难、用水难、用电难、通讯难、读书难、看病难”等恶劣生存环境。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水库移民收入仍停滞不前,移民经济发展困难、生活贫困等问题日益显露,且由于土地纠纷不断发生,令水库移民上访事件日益增多。据统计,1985年至1990年间,广东水库移民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上访达3万多人次;水库移民到省越级上访的人次占全省70%以上。

  解决移民问题急需寻求创新和突破。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高层领导意识到:为有家难归的老移民重建家园也许是重燃他们生活新希望、激发他们勤勉创业信心、让他们真正安居乐业的佳途。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继续采取措施解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议案。从2003年起至2007年,省政府每年投入3.6亿元,为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思路方法全国首创

  从1998年起,广东提出了“一村一策”、“集中资金打歼灭战,以村为基本单位,遗留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工作思路,采用“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方式为水利移民重建家园,并突破种种障碍在全省推行试点工作。

  按照试点村条件,家园重建每户移民约能得到政府补贴万余元,但必须100%移民户签名同意,100%移民户自筹1万元才能启动。1998年广东移民新村第一个试点在茂名市太平岭村正式开工了。全省第二条试点村相古坑村不久后也动工。仅用一年多时间,40多年都无法改变贫穷破败的小山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相古坑村60户人家建起60栋楼房,配套建设了道路、自来水、文化楼、篮球场、宣传栏、绿化美化设施等。此外,还通过对移民的生产技能和劳动就业培训扶持移民生产发展,增加他们的收入。

  由于在观念、思路、管理方法在全国堪称首创,相古坑村的成功重燃了百万广东移民心中的新希望。省水库移民办主任曾建生介绍说,一些移民村开始主动申请建设移民新村,甚至出现排队等候建设移民新村的局面。

  每年建设400新村

  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到始兴县沈所镇合水瑶族村考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该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值得各地推广和学习。

  据统计,广东老水库移民有107.7万人,除去已搬进安乐窝的12万多人外,目前仍有95.5万人在引颈盼望生活环境的改善。从2006年起,我省要用10—15年时间全面解决老水库移民基础设施遗留问题,平均每年要解决约400条村、1.8万户、8万人,解决水库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苏稻香通讯员粤水婷

  图:

  水库移民新一代在移民新村中幸福成长。苏稻香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