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闻名世界的"第一公民"小尿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9:37 东方网

  蒋元明作品集去欧洲旅游的人,一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往往会被引到一个巷道内,那里有一个光屁股的小铜像,正捏着“小尿壶”在那里肆无忌惮地、畅快淋漓地表演——撒尿!那一道水的弧线显得分外耀眼。这个小家伙就是名满天下的小尿童:于连。

  相传15世纪,西班牙入侵略比列时,占领了布鲁塞尔,后撤离时准备炸毁这座城市。炸药的引线在哧哧地冒着火星,危急万分,小于连正好路过,“小尿壶”一阵猛扫,引火

线灭了,全城得救了。劫后的布鲁塞尔市民为了感谢和纪念这位小英雄,给他塑了这尊像,并且封他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

  在欧洲,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英雄铜像,他们或骑马,或手持宝剑,雄姿英发,守护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

  自从有了国家,人们就以爱国为荣,叛国为耻,爱国主义教育是各国德育的核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作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人生的精神和信念,在几乎所有文明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一致的价值认同和悠久传统。它作为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信仰,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指出:“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他认为最大的美德就是爱国。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1749——1832)对爱国的理解是:“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波兰音乐家肖邦(1810——1849)宣誓道:“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在给儿子的信中则深情地写道:“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他认为青年人成人成才,爱国主义是必修课。

  正因为有爱国主义这一国际认同,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那样波澜壮阔,成了震撼世界的英雄交响曲。丹娘的故事,在苏联是家喻户晓的。德国法西斯已经打到莫斯科郊外,苏联危在旦夕。女青年卓娅参军当了游击队,一次到莫斯科郊外执行侦察任务,不幸被俘。敌人问化名的丹娘来干什么?她回答说:消灭你们!敌人百般折磨拷打她,凌辱她,还押着她在雪地里赤脚行走,最后当着全村老百姓将她绞死。丹娘拉着绞绳对乡亲们大声喊:我不怕死,为自己的人民而死是幸福的。永别了……。

  杀害卓娅的是德军197师步兵332团的刽子手。这激起了包括最高统帅斯大林在内的所有苏联人民的无比愤怒。斯大林当即下令:遇到德军第197师步兵332团的任何官兵,拒绝其投降,就地枪毙!为卓娅报仇,卓娅的胞弟舒拉和成千上万的青年拿起枪,勇敢地奔赴前线,英勇杀敌。在许许多多卓娅式的爱国英雄的激励下,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把不可一世的德国侵略者赶出了国土,苏联红军一直打到法西斯的老窝——柏林。舒拉也在战争中牺牲了。英雄的母亲为了纪念自己的英雄儿女,写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该书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几乎无人不为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感动。年轻的爱国女英雄一时间成了全世界的青年偶像!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祖国的利益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在严酷的世界和艰难的时局给它造成的形势下,一切(是,一切!)都应该服从效忠祖国的义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法国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戴高乐挺身而出,于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发出著名的坚持抗战的号召。从此,他作为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领袖,带领人民积极反抗纳粹德国。可以这样说,第二次世界反法斯战争,是各国人民和政治家在“爱国主义”这个大旗下找到了共同点,因而联合团结起来共同对敌。实力强大的美国起初不想下水,认为自己离得远,可以袖手旁观,坐山观虎斗。结果日本在它的珍珠港一炸,美国人愤怒了,爱国激情爆发了,任何反对的理由也挡不住他们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决心和勇气,装备精良的美军开赴欧洲战场,英勇善战的“飞虎队”出现在中国战区。战争一结束,从战场上走下了数以千万计的民族英雄,反法西斯勇士!

  俄国文学批评家、哲学家别林斯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威克裴牧师传》)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是人类共同的道德标准;谁不爱国,谁就要被开除球藉。印度著名的民族运动领袖甘地的阐述更是高屋建瓴:“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县应当为自己的省牺牲,每个省应当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生死对话录》第五页)这位民族运动的领袖,把爱国主义提高到近似国际主义的高度。其实,爱国主义的延伸,就是国际主义。

  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作者:蒋元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