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9:53 大洋网-广州日报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①消防官兵向英雄致敬。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②老救火英雄给少先队员讲述当年事。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③水龙射向天空,寄托对英雄的思念。

  专题撰文/记者曾卫康、陈翔

  本版摄影/曾卫康、张伟清、杨勤

  39年时光飞逝,英雄精神永不变!昨日,参加纪念广州市军民勇扑珠江石油大火39周年活动的各方代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热论英雄精神。

  今年3月下旬,就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封不寻常的来信飞进了广州日报编辑部。信中平静的叙述,揭开了广州市一段尘封的历史,也在羊城掀起了一场弘扬大公无私、纯洁高尚的社会风气,深入探讨“八荣八耻”的高潮!

  缘起

  老读者来信情动党报

  这几页信纸,一字一句写得非常认真。信中记述,1967年2月20日,广州芳村发生珠江石油大火,并直逼附近成排油库。在国家财产、人民安危千钧一发之际,无数军民毫不犹豫,自发冲进火海,有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场造成34人死亡、80人受伤的大火,终被军民冒死扑灭。

  信中写道:“本人是当年参加灭火战斗的一名成员。对于39年前发生在芳村大冲口地区油库的火灾,因为身历其境,印象特别深刻,不能忘怀。我不能忘记当年那些把我从火场中救出送往医院的素不相识的同志们,我也不能忘记,在医院里对我进行抢救及精心护理的医生及护士们,虽然数十年过去了,我还是记忆犹新。”

  “如今,我已年届花甲,尽管岁月流逝,但有些事情反而会更加清晰地长留在脑海中。在今年的清明节到来之际,我自然就又会想起39年前那场火灾,又会想起那些英勇扑灭烈火而壮烈牺牲的年轻战士及其他同志们。如果有纪念碑,我是一定要去拜祭的,献上一束素花,寄托我的一片情思。”

  这位老人没有在信中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但这封信深深打动了广州日报记者、编辑与报社领导的心。

  回应

  报道唤起读者激情响应

  3月29日,广州日报在显著版位发表报道《39年前的救火英雄,您在哪里》,摘登读者来信,并发出真诚呼唤:“如果您是这封信的作者,或者是当时的知情人,请与我们联系,让我们共同回顾并铭记那段难忘的历史。”由此拉开了“1967年珠江大火追忆”连续报道的序幕。

  第二天清早,广州日报热线电话被打爆了,传真、电子邮件源源不断,亲历那场大火的年迈读者们,甚至亲自到报社“报料”,他们略带沙哑而激情仍存的声音,穿过39年的悠悠光阴,回到那惊涛骇浪的现场,寻访动人心魄的点点滴滴。我们也由此走进了多位英雄的回忆中。

  探访

  我们走进英雄的回忆

  我们走进英雄的回忆,这是浸透泪水的回忆。67岁的张奀娇婆婆向记者捧出了珍藏的相框,英气逼人的相框中人是她的丈夫杨连兴。1967年2月20日,郊区人民医院(现为芳村人民医院)青年医生杨连兴在珠江岸边石油大火扑救现场全力参与救护工作,毒烟侵袭了杨连兴的身体,他救人归来,一病不起,心、肺出现异常反应,并发肾炎综合征,4个多月后去世,年仅29岁,遗下爱妻与3名子女。

  我们走进英雄的回忆,这是威武雄壮的回忆。当年广钢工人一声吼,齐把油罐推下江的情景,在古稀老人的讲述中仍是令人心潮澎湃!

  我们走进英雄的回忆,这是纯洁高尚的回忆。第一个到火场的女护士李毓炜婆婆回忆说,“我们和消防员是同时到的。记得当时我们冲下车,前面有堵两米来高的围墙,不知是哪来的劲头,我们一下子就翻过去了。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离开现场时,身穿白大褂的李毓炜陆续被四五个人叫住。他们快速解下手腕上“当时很矜贵”的上海手表,委托这位素不相识的女护士保管。

  我们走进英雄的回忆,这是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回忆。年过古稀、时任广州市消防大队副大队长的顾超俊回忆说,消防战士赵景富逼近火口,接过岸上扔下的棉被,把它塞进火口,挺胸堵了上去!而“石油女英雄”黄钻奋不顾身跳进油池抢

  险中毒,打完吊针后,继续奔赴现场直至完全昏迷的事迹,更是让多少读者热泪盈眶!

  英雄的回忆,是血和火的回忆,是以报效祖国为荣的回忆,是比金子还珍贵的回忆。通过广州日报的精心报道,历史从回忆里走出来了,正如一位读者所言:“每天我和家人、同事都追着看1967年火灾连续报道,受到了非常强烈的震撼和激励。”同时,社会各界对主流媒体的报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广州日报社社长戴玉庆

  大火已经熄灭39年了,但是为保卫人民生命、保卫广州安全的英雄们,他们永远活在广州人的心中。那些从火海中走出来的老一代的英雄们,更成为今天新一代广州市民敬仰和赞美的楷模!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观念,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广州日报的责任。39年过去了,时间会将最珍贵的、像金子一样闪光的纪念留在市民心中。广州日报报道这段历史,纪念这个日子,是为了重新点燃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光芒。无论是老一代的市民,还是中年一代、青年一代的广州市民,都要弘扬这种大公无私、纯洁高尚的社会风气,在广州这个英雄的城市里,我们相信这种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政委谢彦景中校

  1967年,就在身边的珠江河上,当年老一辈消防官兵们面对熊熊烈火,抱定“人在阵地在”的信念,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面对今天碧波荡漾的珠江,面对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广州市,我们消防官兵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尤其需要继承和学习老一辈消防员的优良传统,锻炼成一支能打恶战、打大战的钢铁之师!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救火英雄黄志诚

  39年了,我基本淡忘了这件事情。后来,《广州日报》记者将当年的报道给我重温一下,39年前,救火的一幕一幕又重新在我脑海里翻腾。

  那天,我们广钢工人经过一天劳动,吃完饭,回到宿舍,在聊天。有人说芳村起大火了,没有人组织,我们自动跑到路边看情况。广钢运输部门开来了“大解放”,车子快满员了,工人们还争先恐后地爬上车。我大喊:“安全问题,不能再上车了,要去就跑步去!”车开动了,挤不上车的工人就跟在车后跑着往火场赶。广钢大概有200人过去救火。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广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嘉陵

  39年前,在烈火肆虐、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广钢工人以最朴素的产业工人的感情,以钢铁工人特有的大无畏精神,奋不顾身地加入到了救火的行列,成为救火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

  一心为公,见义勇为,奋不顾身。这是老一辈广钢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广钢人,已凝结为广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发展动力。正是这种崇高品德,使广钢在40多年的风雨中,能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使广钢由一个最初年产只有几万吨的小钢厂发展到目前年产超35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英雄浩气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图)

  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大贤

  今天,我们齐聚在英雄们浴血浴火奋战过的地方。穿越39年的时光,追忆当年的动人情景,是为了珍惜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他们“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以他们为榜样,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标杆,并以此规范言行,砥砺精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