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何总当“事后诸葛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0:40 四川新闻网

  提要当现实与历史、建设与文保不可避免地“贴面相撞”时,公路建设的决策者们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使重点工程和重点文物得到了两全。感到庆幸的同时,人们也不由得反思:为什么设计工程方案时,就没有考虑到文保因素呢?在文物保护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常常做“事后诸葛亮”?

  最近,建设中的青岛至莱芜高速公路临沂段增加1250万元投资,将原设计为中桥的

路段变更为一座长300多米的15孔大桥,以使建成后的高速公路跨过桥下的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屏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现主要存于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部山区,是一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专家认为,齐长城遗址作为研究古代长城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很不巧,被认为“无法改线”的南北走向的青莱高速公路与东西走向的齐长城遗址正好在这里“交错”,现实与历史、建设与文保,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贴面相撞”。

  据报道,公路原先的设计方案是对“挡路”的齐长城遗址采取开挖或者覆盖,这样做无疑会使存世至今已2700多年的齐长城遗址毁于一旦。值得庆幸的是,公路建设的决策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联系、会同文物部门进行论证,并最终修改设计方案——追加资金建多孔大桥,由此避免了一次国家重点文物遭遇损毁的事件。

  齐长城遗址被保全,值得庆幸。但让人遗憾的是,青莱高速公路在勘察设计阶段,为什么没有把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这样的大事及早地考虑并纳入到规划设计中去呢?为什么要一直等到工程已投入大量资金成为“无法改线”时才引起重视,才采取补救措施呢?为什么我们常常做“事后诸葛亮”?我在想,一座现代化的高架桥从一段横亘于此的古老长城遗址上穿行而过,强烈的反差毕竟是不协调和煞风景的。对这样不成熟的方案,我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免得1250万元资金投进去后,效果还不见得好。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规模基本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文化遗产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由于过度开发,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这其中,古老的长城也遭遇了不少劫难,比如拆砖毁城、整段推倒、乱涂乱写等等,让人为之心痛。

  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就会成为千古遗恨。尤其是长城,它凝聚着民族智慧,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史。对长城的保护事关民族精神之大义。

  从青莱高速公路的建设,不难看出我国对齐长城遗址保护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规划和措施;从中也反映了我国万里长城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沈文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