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二建公司工会努力维稳 为职工维权帮困建和谐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2:00 大华网

  “职工有困难找工会”,这是各级工会对广大职工的一个承诺,但要真正做到这个承诺谈何容易,更何况是一个本身就问题多多、困难重重的老企业。然而,广东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会组织在企业因非法集资问题而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做好群众工作,努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抓住一切机遇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做了一件又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体现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荣辱观,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企业稳定和依法维权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争当构建和谐

企业的排头兵。

  冒雨探访危旧房里受水浸的职工,促其早日完成拆迁改造

  按照省二建工会主席唐雄的说法,职工中较为集中存在的大困难,都是些长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需要工会组织去主动发现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才能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做实事。

  住房问题就是一个长期困扰着省二建职工生活的实际问题。公司工会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仍有306户职工居住在危旧房中,而这些都是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是石炮台片区的职工宿舍危旧房共有147户,占公司危旧房宿舍总数近一半。为了更切实地了解到这些住房困难户的实际情况,唐主席带着工会其他工作人员多次选择在大雨天来到石炮台片区实地察看。当看到该片区因房屋危旧、下水道阻塞,每逢暴风雨和台风天气,职工住户都深受水浸之苦和住房随时倒塌的威胁时,公司工会意识到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他们积极向行政领导建议,对该片区旧危房进行拆迁改造,并协助做好该片区的危旧房改造前期工作。在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视下,经多方努力,该片区147户宿舍在去年年底开始进行拆迁改造。

  去年6月25日,由于市区连降大雨,该公司位于乌桥北海旁的职工宿舍区出现部分危房倒塌,唐主席带着工会工作人员参与公司组织的抢险工作,并积极协助行政做好受灾户的安置和救济工作,耐心做好危房户的说服工作,使他们能及时撤离危房,保证了职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对分流下岗的职工,仍不忘为他们寻求培训机会

  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头,关注职工的实际需要,在职工还没有提出要求之前,能想到的事情尽量先做好,这是省二建工会在开展工会工作中的又一主要做法。因此,在企业本身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公司工会仍然把职工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甚至是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分流失业职工,工会依然不忘为他们分忧解难。

  如何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一直是唐雄他们关心的一大问题。他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们觉得,这些40到50多岁的下岗职工,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上再找到工作,所以他们一直在为职工们寻求培训的机会。去年9月,他们得知省建工集团正好有了职工培训的专项资金,马上主动争取,很快获得集团的资金支持。然后又不辞辛劳地在1000多名职工中进行发动,最终组织了149名下岗分流失业职工和192名在职职工进行免费岗位资格证书培训。其中有不少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是省二建的老职工,他们有着长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但没有理论基础,更没有相关的资格证明,免费参加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无疑为他们在社会上寻找新的工作岗位加上了一个有份量的筹码。提起这个,职工们都说,工会真真正正为大家办了一件大好事。

  从“确保职工无饥寒”到“有困难找工会”,多方合力营建和谐集体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省二建工会从2004年就提出了“确保职工无饥寒”的活动,首先重点帮助解决职工的温饱问题。去年又在这一基础上开展了“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向职工作出了“困难职工工会管,职工困难工会帮”的承诺。首先是促成公司行政办妥了全部职工的医疗社会保障手续,解除了职工医疗的后顾之忧,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接着在公司经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逐步解决拖欠退休人员的医疗门诊包干费问题。

  和谐集体来自于做每件零碎的事情,像帮助特困职工办理《汕头市特困职工优待证》,对一些未够条件办理优待证但确实有困难的职工进行造册建档适当帮扶;做好“双困户”申请廉租公房工作等等。去年9月,由公司工会牵头,采取动员干部职工捐款和其他形式相结合进行筹资,设立了“省二建公司帮困扶助金”,对遇意外灾害和突发性困难的职工给予救助。他们还在职工中大力倡导互助互济的精神,增强职工群众“为自己保一份平安,为需要帮助的兄弟姐妹献一份爱心”的保障意识,动员职工参加《广东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和《广东省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此外,在汕头市总工会、市建设局工会及广东建工集团的帮助支持下,他们还开展了为特困职工子女助学活动及春节“送温暖”等活动。各基层工会也从不同角度,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帮困活动。

  正是通过工会牵头、各方合力,省二建在目前仍有很多困难等待解决的情况下,巧做“无米之炊”,构建了一个“一人有难大家帮”的和谐集体。本报记者林琳许玉璇

  (责任编辑:蔡英、林伟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