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困难时,陈景润在福州摆书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2:02 海峡网-厦门日报

  厦大的世界 世界的厦大

  85周年校庆全程记录

  陈景润夫人由昆深情地说,当时如果不是王亚南校长发现并请回母校,先生可能会流落街头

  

最困难时,陈景润在福州摆书摊

  由昆女士在陈景润教授铜像旁。(姚凡 摄)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陈景润先生总说自己是“厦大人”,别人问起,他便说:“因为我这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这校园中度过的。”厦大的校园不仅留有陈景润先生的青年时光,更是他事业的起点。

  昨日上午,由昆女士应邀参加了陈景润铜像落成仪式并为铜像揭幕,深爱丈夫的由昆又看到了先生(由昆女士始终尊称丈夫陈景润为先生)熟悉的微笑和手迹,感慨万千的她忍不住热泪盈眶。她说:“厦大为先生塑造铜像,勾起了我对先生无限的思念,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总觉得他还没有离我们远去……”就是在这种无限感怀的气氛中,记者开始了对由昆女士的采访。

  厦大成就了陈景润

  记者:陈景润先生常常和您说起厦大吗?由昆:厦门大学是先生的母校,他非常有幸成为了厦大在建国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在厦大,先生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先生常常向我讲述在厦大的生活。如果没有数学系老系主任方德植先生亲自教授“高等微积分”,勉励先生严谨为学;如果没有李文清先生无私的指导、帮助他审阅《他利问题》的论文,并推荐给华罗庚先生,恐怕先生难以在科研上取得后来的成果。特别是1955年,先生失业后在福州摆书摊糊口,如果不是王亚南校长发现了先生的窘境,并安排他在厦大数学系资料室担任资料员,先生很可能就会流落街头。能够重回厦大是先生命运的重大转折,在数学系资料室,他获得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厦大的培养成就了先生。可以说,没有厦大就没有陈景润。

  记者:您能谈谈陈景润先生对厦大几位恩师的感情吗?

  由昆:先生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人,而厦大授予先生的又岂止是滴水之恩?先生生前从未忘记给予他帮助的厦大领导、老师和同学。他常常感念王亚南老校长的恩情。他对方德植先生与李文清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先生生前一直与李文清先生保持通信,向老师汇报自己新的研究成果;1981年,厦大60周年校庆,先生应邀回厦大还专程去看望了两位恩师。先生去世后,1998年,我带着儿子陈由伟第一次来到厦大,我们不仅感受了当年先生在厦大的学习环境,为了完成先生的遗愿,我们还特地代先生去看望了恩师。

  陈景润科学精神属于厦大人

  记者:厦大为陈景润先生树立铜像,您的心情特别激动。

  由昆:在先生去世正好10周年的时候,先生热爱的母校为他树立铜像,我非常激动。先生虽然走了,但厦门大学从未忘记他,感谢厦大,感谢厦大的老师和同学!厦大为先生树立铜像,不仅是对先生取得的成果的再一次肯定,更重要的是,铜像浓缩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这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记者:您怎样看陈景润先生的这种精神?由昆:牛顿在评价他所取得的成就时说,他不过是一个有幸在海滩上拾到些美丽贝壳和石头的小孩,我想先生也只是千千万万厦大校友中有幸拾到一颗美丽石头的普通人,因此,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先生一个人,而是属于千千万万的厦大人。

  我这次来厦大,发现比80周年校庆时又有很多变化,特别是教学科研环境有很大提升。当年先生的科研和生活环境多艰苦啊!六平方米的小屋、一盏煤油灯、一支笔。和先生相比,现在厦大学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好多了,我希望厦大学子能够学习先生的这种精神,珍惜今天的大好环境,好好学习,开创一番事业。我想先生最欣慰的是,在母校有许许多多的陈景润在成长。

  在采访中,由昆女士对陈景润先生深沉的爱溢于言表,她说:“先生不属于我个人、不属于我们家,他属于国家、属于厦大。”作为最熟悉陈景润的人,她由衷地感谢铜像的创作者蒋志强老师:“作品非常成功,把先生平和的心态、知足常乐的性格刻画得非常生动。”蒋老师特别请她坐在陈景润铜像旁的空位上与铜像合影,由昆女士怕踩坏铜像下簇拥的鲜花,小心翼翼地落座了,她说:“可别把花弄坏了,先生特别喜欢花……”

  本报记者海鹰

  解密:卷子全答对,老师只给陈景润98分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