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洋危机”折射民校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3:06 信息时报

  “南洋模式”……暴露出在银行和资本市场大门不能真正为民校敞开的前提下,民校为了自身发展而在半违法状态下挣扎与抗争的困境。———赵志疆

  赵志疆职员

  2005年年底到2006年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

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

  早在2000年国家已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教育储备金。但从1994年在山西建立第一所南洋学校起,十余年内南洋集团一直以向学生收取高额储备金循环负债投资的模式快速扩张。在打造出“中国民办教育的神话”的同时,也折射出学校所在地政府管理部门的失察和疏于管理。收取“储备金”是南洋学校最大的“特色”,为什么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因此而依法予以叫停呢?耳闻目睹过许多民校纷纷因为“储备金”而关门倒闭之后,在“南洋危机”初露端倪时,有关部门为什么没有及时介入以化解危机?要知道,民办学校毕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个人投资行为,任其自生自灭。

  经费不足是民办教育的软肋和硬伤,而在现有的政策下,民校又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理由只有一个———教育是公益事业,公益资产不能用于抵押贷款。没有银行贷款的支持,自有资金又远远不够,为了学校的发展,民校纷纷热衷于“储备金”似乎也就不难理解。

  “南洋模式”不仅暴露出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所造成的漏洞,同时也暴露出在银行和资本市场大门不能真正为民校敞开的前提下,民校为了自身发展而在半违法状态下挣扎与抗争的困境。通过此次事件,不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不断完善对民校的监管措施,而且希望能够因此而更加重视民校的生存状态,给民校提供一条健康、便捷的融资渠道,而不至于使民校把建设“民办教育航母”一开始就错误地选择在沙滩之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