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贵州高校毕业生:4000多人竞争300选调名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3:36 新华网

  扎根基层并非大学生所愿,展翅飞回都市才是最终目标

   贵州高校毕业生:4000多人竞争300选调名额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让广大高校毕业生暂时放下城市白领梦,如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般,奔向农村。短短几年,“选调”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热

门的就业选择之一。

  “天之骄子”真的是爱上了农村?

  ■ 选调”热校园

  “你‘选调’了吗?”毕业时节,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彼此问候最多的是这句话。几年前还少人问津的“选调”,现在走俏了。

  2005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其中有诸多优惠条件,比如: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在他们到基层工作2年至3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岗位需求,从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毕业生极具诱惑。

  记者在贵州大学看到,上千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挤爆了就业中心“选调”报名处,1154名学生如愿报上名,占这个学校本年大学毕业生总数的10%。相比前三年每年只有200多名大学生参加“选调”招考,今年贵州大学参加“选调”的大学毕业生增了5倍多。

  今年,贵州省只“选调”3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而全省高校报名大学生达4130人。这种“供需矛盾”顿时让“选调”竞争激烈起来,也有效抬高了“选调”的“身价”,一些大学生说:“当上‘选调’生犹如进了保险箱”。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心主任史勤先说:“今年毕业生‘选调’报考情况如此火爆,是我们没想到的。”

  ■以退为进的“战略”

  记者在贵州大学看到这样一幕:一个西部边远贫困县到贵州大学招聘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一个上午无一人应聘。一边是就业形势严峻,而西部地区求贤若渴;一边是大学生“选调”如火如荼,而贫困县招聘却无人问津。同是公务员,为何两重天?

  采访中,记者发现,扎根基层并非大学生所愿,展翅飞回都市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事实上,“选调”不过是毕业生打的如意算盘的第一步,因为国家的承诺,大学生怀有无限美好的希望……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毕业生杨升说:“到基层干得好就能‘选调’到省里,如今就业压力较大,这是条好出路。”贵州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杨丽说:“考到前50名的‘选调’生可以留在贵阳市,如果既能当上‘选调’生又能留在贵阳市,不是两全其美吗?!”

  来自山东的大学毕业生周阳为了避开家乡竞争的压力,选择留在贵州,他说:“我愿意到国家机关工作,稳定。如能当官更能体现自我价值。当然,我想我不会一辈子留在农村。”

  史勤先说,大学生向往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无可厚非,但“选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不是内心的价值判断和驱动,没有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而是因为一些优惠条件的诱惑,甚至追名逐利,大学生到基层后将会“迷茫”,不仅不能贡献自己的才智,还可能毁了自己。

  ■就业之“困”

  一高校“选调”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当我们在毕业聚会上泪流满面时,象牙塔的生活只能留存于记忆……”

  为了“选调”,华中一大学研究生耿林放弃所学的汽车专业,从武汉回到贵州。他说:“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稳定,一生有所保障,待遇前景看好。”他甚至想通过“选调”走上仕途,他说:“当上官就意味着一辈子衣食无忧。”如他一样,省外院校毕业生参加贵州“选调”的达354人。

  记者在贵州大学就业中心看到,参加“选调”的毕业生来自各个专业,不仅有畜牧业、农学等专业的学生,还有国际贸易、英语、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甚至有物理、数学等专业的研究生。

  史勤先说,年年增长的就业压力,让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背离所学专业,追求高薪、稳定、安逸,甚至追逐名利。无论是贵州省内还是省外的大学生都在跨出校门时,把“选调”当成了最佳选择之一。史勤先说,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也造成人才浪费。

  据了解,贵州省自1983年开展“选调”工作以来,共选调了1600多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工作,至今有12人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50多人任县处级职务,300多人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相对于“选调”生的总数来说是少数。

  一些专家认为,尽管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仍然要注重价值需求,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追逐名利。我国广大的西部农村渴求人才,只要大学生真心服务农村,在基层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是大有作为的。

  ■基层如何留住人才

  据了解,2005年,我国进入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达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

  史勤先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但在我国西部等地区,人才缺口仍然不小,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人才总体上是缺乏的。丰厚的物质回报、快捷的信息传递、丰富的精神产品以及完善的社会医疗等保障制度,是吸引人才聚集城市的重要因素。但如今大城市提供的岗位日趋饱和,大学生就业较难。然而,在我国西部、农村等地区,人才缺乏,但这些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等显得不健全、不完善,不能给人才生活等方面以保障。

  在上述情况下,做公务员成为大学毕业生最好的就业途径之一,于是“选调”就热起来:大学生希望通过“选调”进入国家机关,走上仕途,并一步步走进城市,得到两全其美的结果。

  史勤先说,这种冲突在短期内并不能解决,这需要落后地区致力于经济发展,完善保障制度。同时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投入上,给予西部落后地区更多的倾斜,让这些地区能真正留下大学生,让大学生能真正为基层发光、发热。 (注:文中学生名为化名 记者 李忠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