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大产业集群隆起齐发力 青岛拉开产业变局大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3:38 青岛新闻网

  核心提示

  挺进西海岸,青岛经济风生水起,产业结构拉开变局大幕。

  世界产业转移的大潮汹涌澎湃,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日趋白热化,青岛市六大产业集群(电子、家电、石化、汽车、造船、港口)隆起发力,工业结构实现由“轻”到“重”的

转变。

  青岛站在高端承接产业转移,赢得区域经济“话语权”,外资、国企、民营三股经济力量,推动青岛产业集群推膨胀壮大,青岛制造和青岛创造,在国家经济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精彩大戏。

  

六大产业集群隆起齐发力青岛拉开产业变局大幕

  青岛港提前3天胜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研究大势,冷静举棋

  一边是投资十多亿元的中海油钻井平台项目高歌猛进,一边是“造船巨头”——中船重工的海西湾大造船项目,正在开山填海,好一个“重整山河”的场面。

  而在与之相距仅十多公里的地方,我国第一座有着世界先进水平的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激活了沉睡的土地,勘察、设计、施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百川奔腾,大气磅礴,记者在青岛西海岸一路走来,现代化大工业的气势扑面而来。

  “这些项目有的投资上百亿元,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有的高精尖技术密集,代表了国家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的装备先进、人才济济,进入国家高新技术方阵。”青岛市发改委工业处的徐世启处长拿着一张项目布局图,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徐世启告诉记者,除了这些项目外,还有中铁、中集、中远、中冶、中铝等二十余个“中字号”项目疾驶而来,在重点园区安家落户,“国家队”已经成了青岛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的领军力量,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扮演旗舰的角色。

  “中字号”企业扎堆,是青岛的城市功能、产业定位、发展规划与国家的宏观经济布局接轨产生的同频共振,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张文魁谈到,青岛几年“磨一剑”,发展中不是“跟风”,而是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观,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举措,研究“大势”,冷静举棋。

  青岛每上一个项目,都主动与国家产业政策相衔接,在国家产业布局中寻找方位,在青岛城市特色上寻找结合点,否则就毫不留情地“PK”掉。有个造纸项目,虽然市场前景看好,投资也没问题,但在工艺上与国家倡导的方向不符,也与青岛“绿色奥运”的城市理念相违,在审批环节就被坚决拿下。同时,对于国家支持发展,有利于改变城市产业结构的项目,青岛总是一路绿灯。

  主动对接中,青岛赢得了机会,也赢得了发展主动权。这几年青岛确定的重大项目,没有一个因为宏观调控而被拿下,反而引进了一个个“中字号”企业。这样一来,不但一举改变了原来青岛单一的本地名牌大企业发展模式,也把整个青岛市的产业发展融入了国家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

  剑指高端,勾画“微笑曲线”

  一年前,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卡特彼勒集团将它的中国研发中心选定在青岛市崂山区。一年后,这里已经向各类高级研发人才抛出“绣球”,显示出不可遏止的发展欲望。

  5个月前,同样名列世界500强的美国朗讯也把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和IMS项目研发中心在同一区域建成运营。现在,这里已有500多名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其业务已经涵盖亚太区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都是世界500强企业,一个搬来的是被称为“企业心脏”的研发中心,一个建设的是研发加技术服务的系统集成中心,这显示了青岛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趋势”:选择企业链条中“一前”、“一后”的环节。“一前”就是企业前端的研发环节,“一后”就是企业后端的销售服务环节。

  “在企业的整个运营链条中,研发和服务环节虽然不如制造环节那样引人注目,但却往往是利润最丰厚、处于价值链最高端的部分。”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的雷中敏教授认为,“十一五”起步之年,青岛把高端企业和高端价值链的引进作为产业增量的不二选择,无疑具有先见之明。

  他分析,在一个企业的内部运转链条上,不同环节的价值分布是不均衡的,公认的高端是处于两头的研发和售后服务环节,而作为制造环节,则因为竞争的加剧和工艺改进,成本逐步下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正因为如此,不少世界级企业都把中间业务分包出去,自己只管研发和服务,经营品牌和市常对应这种价值链分配形式,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中,不但重视躯体主干的发展,还给其服务体系开绿灯。引进中船重工的同时,也把它的研究机构一并引进,在建设大炼油的同时,引进了石油大学;在发展钢铁产业时,引进了莱钢国际总部和中冶东方;借助汽车集群的氛围,把全国各地的汽车配套企业同步吸纳。这样单一的制造业加工演变成上下游一体,有的甚至直接甩掉了制造业,变成了利润丰厚的高端集聚平台,加重了价值链条。

  “这就像微笑的口形曲线,两头向上翘,而中间下沉,”青岛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张文魁副处长对价值链条的这番比喻耐人寻味。“微笑曲线”代表了青岛主动追逐高端产业、对接产业转移的一种“智慧选择”。

  关注“木桶短板”,集群发展重创新

  经过“十五”的调整,青岛市工业已经实现了由轻到重的转变,去年,重工业的比重已经超过轻工业达到51%,解决了原来工业“过轻”的问题。

  经过培育,青岛的六大产业集群都形成了龙头项目,未来三年左右,将形成产能,以大炼油等为代表的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化工业将群起发力。

  面对这一喜人态势,青岛市的决策者显得异常冷静:一只木桶,如果砍低其中一根木头,水自然会从这个缺口溢出。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如果对可能出现的“木桶”现象关注不够,就会陷入被动。

  “重态化”,这个连不少专家都感到陌生的概念,已经进入青岛市高层视野。何谓“重态化”?有关人士认为,就是重化工业具有资源消耗大、排斥劳动力就业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与资源、能源紧张和就业需求大的现实相冲突,如果过分倚重重化工业,就会加重资源、环境的瓶颈性约束,出现“木桶”的“短板”效应,导致整个集群的活力下降。

  破解之道在创新。发展思路上,青岛市在产业集群的增量项目选择时,牢牢把住城市功能定位,不与其他城市进行低层次竞争,在垂直空间上与其错位发展。

  集群发展战略上,青岛市“二五”交替之际,启动了产业集群的新一轮发展,重点通过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强现有的六大产业集群,像石化产业,青岛市重点发展低能耗、无污染的精细化工,造船产业发展高档游艇、大吨位集装箱船舶,汽车产业做大上汽通用五菱以及重卡、专用车,家电发展核心技术,继续做大品牌。

  这个发展战略的微调整,显示了青岛市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目前,青岛产业集聚优势已初步形成,全市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左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57.3亿元,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3.2%,比重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如果再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岛的产业集群就会面貌一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青岛市产业集群发展将由过多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转向以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为主,争取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2400亿元。

  “三弦和鸣”,齐奏跨越交响曲

  进入2006年,纵览青岛的经济版图,人们惊喜地发现,在海尔、海信、青啤等名牌大企业继续稳健成长的同时,一片由国家大企业、外资大企业和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本地大企业“三股力量”组成的经济丛林正在崛起,共同推动产业变局的大戏开启,这给青岛区域经济的大企业现象增添了新寓意。

  青岛科技大学的雷中敏教授认为,这“三股和弦”实际上综合了经济两种产业发展模式。一种是以依靠外国资本、外地资金等外部推动力发展的“外生性”发展模式,一种是依靠本地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发展的“内生性”发展模式,从理论和实践看,“外生性”发展模式资源培植空间大,发展速度快,但受外部因素影响大,抗风险能力弱;而“内生性”模式发展基础比较稳固,主动权比较大,增长波动小,但它的资源配置空间小,有一定局限性。

  青岛市培育“经济丛林”,改变原来单一的本地名牌大企业发展模式,吸收了内外两种有益成分,巧妙盘活了区域经济的大棋局。

  与工业企业培植“丛林”相呼应,青岛市还将对产业分布进行战略性调整,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需要,重点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航运、物流、商贸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中心。

  可以预见,随着产业变局的演进,青岛的核心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快步进入国家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行列,青岛真正担当起“龙头之责”,辐射全省经济成为必然大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