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保纪行:日本环保教训和经验愿供中国借鉴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4:16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北九州(日本)4月5日电 (记者 潘旭临)日本北九州市市长末吉兴一在此间接受《日本环保之窗》电视片中国摄制组采访时表示,日本环境污染发生的时间比中国要早几十年,历经30多年的努力后,日本环保教训深刻,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希望这些能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末吉兴一市长称,北九州市是日本第12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他说,在北 九州工业发展的早期,大家不了解工业污染的危害,以至于烟囱冒烟被认为是经济繁荣的象征。甚至在市歌和校歌里都有颂扬烟囱冒烟带来经济繁荣的歌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再加上缺乏相关的环境法规,以至于污染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公害”,直接危害了公民的生命安全,北九州一度成为日本工业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北九州工业集中的洞海湾,污染最严重时水体的溶解氧为每升零毫克,化学需氧量(COD)每升则高达36毫克,船只的螺旋桨被高浓度废水严重腐蚀,洞海湾一时被称为“死海”。该城部分地区月平均降尘量最高达到108吨,创日本最高记录,被冠以“七色烟”绰号。1969年曾拉响烟雾警报,是日本第一座发布烟雾警报的城市,许多市民罹患哮喘病。他介绍,北九州最先发起环境保护运动是妇女。她们为保护孩子免受环保污染危害,自发走上街头,打出“还我蓝天”的口号。他们举办培训班宣传环保知识,监测大气降尘,之后到相关企业要求停止污染物排放;同时敦促政府制定环保法规和标准,控制企业排放。在认识到污染的危害性之后,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比日本国家环境法规、标准更严格的地方环保法规。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在前后花费8000亿日元污染治理资金后,才还清了环境“历史欠账”。 现在的洞海湾有一百多种鱼贝类栖息。日本环境厅曾发布研究报告称,污染发生后再治理所花费的资金比预防环境污染的投入要高至少10倍,仅从经济的角度看,“先污染后治理”不可行;而如果考虑到污染对公众生命健康造成的损害甚至死亡,考虑到污染物对物种灭绝的影响以及对一些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回复性的破坏,那“先污染后治理”是绝对不能再走了。 据了解,因彻底改善了大气环境,1987年北九州被日本环境厅(现环境省)评选为“星空之城”,重现往日蓝天碧海的景象。1990年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荣获“联合国地方城市表彰奖”。 在谈及北九州市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建议时,末吉兴一市长表示,环境保护一定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实现利益共享。他同时表示,作好环保环保人才的培养。去年他到中国参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时曾提出注重培养环保人才的建议,获得与会各国积极评价。 据了解,北九州市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与中国合作十分广泛。每年都有中国代表团到北九州市参观学习,还有大批科技人员到该市进行研修。而在一年以前,由中日韩三国十座城市组成的“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开始运作。由末吉兴一市长担任秘书长。中国有大连、青岛、天津和烟台四个城市参加。该机构秘书处设在北九州市,对推动三国经济与环保领域的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末吉兴一最后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组织拍摄《日本环保之窗》电视片,并预祝此片拍摄顺利。 据悉,摄制组在完成北九州采访之后,将于本周五前往德岛县德岛市采访当地市民是如何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