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明祭祀:徘徊在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4:55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4月5日电(记者莫华英)清明节是中国人纪念和追思已故亲人与祖先的传统节日,前往亲人墓地或骨灰存放处祭祀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随着多种祭祀方式的出现,人们寄托哀思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4日14时,记者在兰州市殡仪馆门口看到,前来祭祀亲人的人们大都手持鲜花,但除鲜花之外,他们还往往带着香烛纸钱等传统祭祀用品。而在殡仪馆门前沿街众多专营祭祀和

殡葬用品的小店中,既有鲜花和花圈,也摆满了冥币香烛,以及纸糊的“别墅”、“汽车”、“高档家具”等。

  一位店主告诉记者,清明节是他们经营的黄金时段,很多顾客会选购鲜花,有的还会购买“别墅”等物,但一般来说香烛冥币是必备的。

  在殡仪馆,前来祭祀的人们先将已故亲人的骨灰盒领出来,然后来到专门用于祭祀的祭祀间,将骨灰盒放置在祭祀桌上,点燃香烛,然后开始在焚烧炉中焚化冥币纸钱。购买了鲜花的将鲜花和所带供品献上。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殡葬方式与祭祀方式都在改变,出现了与现代文明紧密相关的新方式。

  甘肃卧龙岗园林公墓2005年率先建成了兰州市第一个“网上祭奠”服务系统。陵园负责人张发文告诉记者,系统通过网上虚拟,也可以“献鲜花,烧纸钱、物品,焚香烛”,对那些因工作忙无法前往墓地祭扫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也能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了却心愿。他说,目前也有不少人询问这种既环保又文明的新祭祀方式。

  尽管许多人知道焚烧冥币等祭祀物品会带来环境污染、火灾隐患等诸多危害,清明祭祀时仍选择为已故亲人、祖先烧上几把纸钱、上几柱香。

  对此,兰州大学文学院研究民俗的学者刘文江认为,民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受到地理位置、时空条件、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改变也非一日之功。民俗本身具有传承性,受习惯的影响人们难免延续传统的祭祀方式。新的祭祀方式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性,但仍有待于社会的选择。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人们表达对祖先、对已故亲人的怀念的时候,是人们增强彼此间亲情的纽带。刘文江认为,清明祭祀既离不开传统的方式,也逐渐出现了折射现代文明的方式,这本身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正常现象。(完)

  相同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