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考应成为反映考生能力的一面镜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5:14 浙江在线

  据新华网4月3日报道,300名上海学生可以不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面试”直接入读复旦大学。此举是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实现人才多样化选拔、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进行的全新探索和试点。复旦此次试点虽然以“面试”决定录取,但在录取过程中并不完全脱离“测试”。按照规定,凡符合招生改革要求的报名学生必须通过由复旦大学命题、为时三个小时的“申请资格测试”,并由此产生1200名考生入围面试。“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计算机等10个科目

  严肃有余的高考僵化了几十年后,终于被复旦给“破冰”了,吸收了全国媒体的“眼球”,着实成为引爆了高考的革命的导火线。是教育改革的春风,给人以新鲜,叫考生们喜欢,令家长也沐浴春风带来的温暖,同时,在一片掌声中引发了笔者的“冷思考”。

  众所周知,高考是人生的一条门坎,也是人生的转折点,但十几年的读书历程,仅用二,三天的笔试功夫,加上又有一定的偶然性,就这么的“一垂定音”,这有失公平,虽然,延续了几十年,由于种种原因,依然还是“我行我素”,但考试的初衷是选拔人才,而采用的“笔试手段”却不是很好地反映“考生能力”的这一目的,这样的矛盾在倡议素质教育的今天尤为显现,复旦“面试”决定录取的“破冰运动”无疑是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但也令人担心的事这“面试”是否能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能否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更重要的是否能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以此筛选能激发潜能的培养取向,面试做为“冰山一角”式的考核办法尚可,但若几乎占有所有高考资源,这样显然也与笔试一样,难免“以偏概全”,是不能反映一个考生能力的“全貌”,故笔者认为,其一,建立真正反映考生能力及体现其培养取向的高考综合考核体系已势在必行,这不仅要通过笔试、面试等几种单一的测试方式的组合,更要整合其他资源,多管齐下的综合模式,乃至平时的综合积分等等“多角度,多方法,多方式”的考核形式,才能使“形式服从内容”,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下的“高考体系”。其二,高考必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相吻合、相和谐,考试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素质教育才是真正的目的,故任何考试都要力求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其三,外国的现成的考核体系,我们不妨“拿来主义”,然后去除糟粕,吸取精华,再走中国特色的高考之路,这是“他山之石,可能攻玉”。

  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考核方式出现在高考之路上,在这倡议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与资源的合理分配。


作者: 潘志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