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与“主流”分道扬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5:30 南方网
 南方网 nzdl

  象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樊纲那样,把“世界工厂”作为“理想”的经济学家是不多的。因为这不大象是一种理性的经济学。

  当樊纲告诉我们“什么都得做。有什么就业创造什么就业,千万不要让他流失到别的国家去”,“任何一个就业岗位对中国都是宝贵,中国如果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如果能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转移到中国来,这是中国的万幸。”“世界工厂是我们的一个理

想,是解决我们问题的一个基本出路”,等等之类时,我们还是要以经济学常识类的问题提出质疑。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对外贸易都是对等贸易,本质上都是以物易物,以就业换就业。当你的产品卖向世界的时候,同时也必然要接受等值的国外产品(即使有一点“顺差”,也只是外国打的“白条”,最终还是要换回实物才能兑现)及其就业,你卖出产品的就业与买进产品的就业损失难道没有互相抵消的因素吗?当你用造裤子工人挤掉对方造裤子工人饭碗的时候,对方也以造飞机工人挤掉了你的造飞机工人饭碗,最终等于你以牺牲自己的造飞机就业换取了你的造裤子就业,这样的就业交换合算吗?

  有一种方式或许可以避免就业的交换,那就是低价卖出去的东西,自己再高价赎回来(此类事在中国外贸中并不少见,当然过程要复杂一点)。这样贸易也平衡了,产值也有了,只需要中国人单边“就业”,洋大人坐享其成。这种“就业”如果称其为“现代奴隶”,恐怕也不算过分吧?中国需要这样的就业吗?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一个国家要走上富强之路,只有靠自立自强。在经济学教案中,找不到任何一例靠外资外卖实现富强发达的国家先例。

  曾被人指为“世界工厂”的日本,其做法与“主流”们的理解大相径庭。因为日本在发展之初就很明确地“关闭国内市场”,根本不让外资进入。日本的产业,主要为本国国民服务,外贸所占的份额不到五分之一,而且只出口高附加值产品,从来不是什么都造,什么都卖。日本可以购买国外专利,聘用国外专业人才,但从不搞什么“以市场换技术”,强烈抵制外资。即使在羽翼丰满的今天,日本仍然对“歧视外国公司”的指责嗤之以鼻。如果“主流”们所说的“世界工厂”是指日本模式,那我们到是举双手欢迎。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钱,对于一个有货币发行权的主权国家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一个国家完全用不着为“钱”向外资卑躬屈膝。

  凯恩斯早就提示我们,货币发行不需要有任何抵押物,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只要社会有潜在的需求,有潜在的资源和劳动力,就可以放心投入货币使价值得到实现。比如老百姓有医疗、教育、住房等潜在需求,中国又有潜在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那么政府就应该大力投入资金使之实现。这样不但满足了需求,也同时提供了就业和创造了产值。因此中国尽管人口多,底子薄,但并不缺钱,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按照日本、美国的标准,中国有几百万亿的国债资金可以动用,需要用钱可以自己跟自己拿,自己跟自己借,哪里需要靠外资来“输血”呢?

  难道中国“主流”们的经济学,还停留在“金本位”时代?

  何况在任何经济学教义中,外资都具有“吸血”的本性,可不是什么慈善资金!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就业并不是只有“加法”,还可以做“减法”。比如减少工作时间,增加假期之类,对就业都是有益的推动。如果能提高收入,使一人劳动就能养全家,不必双职工出去打拼,则对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作用巨大。再多的人口,再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可怕(全民义务教育、大学免费教育对农民摆脱低端就业有重大意义)。

  哪里需要把为洋人打工当做什么“法宝”呢?如果洋人说能解决所有人的就业,你是不是能把国家就让给洋人呢?

  而且在经济学中,就业是要考虑结构的。一个国家要走向富强,必须大力发展高端就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能死抱着低端“垃圾”就业不放,更不能干高端换低端的蠢事。

  那些沾满血腥味的“土”“洋”打工低端就业,在经济学中应该是被想方设法削减、消灭的对象,决不是什么“优势”,更不是什么“国际分工”。

  经济学家应该知道,所谓“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只不过是强者的话语权,谈不上什么经济学理论。就象低手和高手下围棋,可能要被让九子,如果低手还要大谈什么让九子的“优势”,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还要和高手谈什么“分工”,岂不被人笑掉大牙?

  我们实在搞不懂中国的“主流”们学的是哪门子经济学?从货币理论看,有点象“金本位”的古典经济学,但其“敞开大门迎外资”的做派却不但不象古典经济学,也不象现代任何一门正经的经济学源流。这种“土造”的理论可能只有一顶帽子比较合适,那就是“拉美化”经济学(说“洋奴哲学”可能有点冤枉)。

  如果继续按照“主流”们的道路走,危机的阴影正迫近中国。

  好在近来中国出现了“转轨”的迹象。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与主流们的腔调有些“不和谐”;政府高层发出某些改革“不成功”的声音,使依据主流理论设计改革政策不再是毫无疑问;一些地方提出“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口号,已经难觅主流理论的痕迹;一些国企“改革”被叫停,一些外资并购受阻,社会上反思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使主流们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中国经济被主流理论“劫持”的时代会不会就此结束?现在还不能断言。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等待突破,那就是“钱”的困局。

  只有中国能够深入领会凯恩斯理论,象所有走向发达的国家一样突破“钱”的困局,中国的转轨才能真正成功。

  如果中国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踏上富强之路,中国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国民生活和国家面貌。

  何谓“惊人”?富强中国,十年可成(根据现代经济学预测)!

  我有话说>>>

  (编辑:徐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