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墨玉县奎克艾格勒村:昔沙漠驿站 今葡萄之乡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15:47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墨玉四月五日电题:昔沙漠驿站今葡萄之乡 作者 岳关宇 踩着酥软的沙土地,记者走进了位于新疆南部,距离乌鲁木齐一千五百多公里的和田地区墨玉县英也尔乡奎克艾格勒村。绵实细密的沙土轻扬,钻进鞋袜,沾附在裤腿上。当 地村民告诉记者,就在两天前,持续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沙尘天气才刚刚退去。在这片时刻被沙粒覆盖着的村庄,当地民众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奎克艾格勒村距离墨玉县城十多公里。村子的正北面,和村子只隔着一条马路的是蜿蜒起伏、连绵不绝,一眼望不到头的两三米高的沙丘。这片沙丘就是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记者在该村看到,村子的居民区东西走向长约两三公里,南北走向仅不到五百米。村里的老人说,从六十年代至今,沙丘向村子里已经推进了四五十米,很多村民当年的房屋现在都掩埋在这片沙丘之下。 奎克艾格勒,维吾尔语意为“被烧掉的羊圈”。英也尔乡党委书记冯武年告诉记者,奎克艾格勒村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中途驿站的角色。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有几处羊圈,为过路的旅人和赶着牛羊的生意人提供圈养牲畜和打尖休息的场所。但说不上是在什么时候,羊圈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成了一片瓦砾。从那以后,每当有人问起这个小小的驿站,当地人就会这样告诉他:“就在那个被烧掉的羊圈那里。” 奎克艾格勒村是墨玉县最边远的一个村,但现在却是该县数一数二的富裕村。据统计,二00四年该村人均收入不到一千四百元,而在二00五年,人均收入达到两千六百元。这还是个相当保守的数字。 冯武年告诉记者,这个村的人均收入应该在四千元左右。这几年,奎克艾格勒村推广种植葡萄,并从吐鲁番地区引进了无核白葡萄进行种植。二00五年,大面积的葡萄进入盛果期,该村仅晾晒的葡萄干就有五百吨,以每公斤六元的价格计算就是三百万元,人均接近三千元。 米尔阿不都·萨吾提是奎克艾格勒村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第一个走向内地推销葡萄干的人。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和村里的二十多名青年从一九九四年就开始四处奔波,为村里的农产品寻找市场。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土地只适宜种葡萄。过去,当地人也种植过其它一些经济作物,效益都不是很好。村里曾经种过棉花,每亩收成仅有四十多公斤。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摸索,最后引种了无核白葡萄,村里人才看见了效益。 冯武年将这种同沙漠长期抗争用智慧凝聚的效益称为“边缘效益”。他说,只要路子走对了,我们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将会越来越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