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有感于郑逸梅先生的“不比为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0:00 红网

  郑逸梅先生是著名的文史掌故作家。20世纪20年代起,他专为报刊撰写短小精悍的补白文章,后专撰人物掌故。他的文章文笔优美,史实翔丰,极富趣味性和可读性,因而名噪海内外。郑逸梅先生一生坎坷,却能始终保持坦然、乐观的良好心态,不但著述颇丰,还能活到九十九岁。他的长寿秘诀便是“不比为贵”。郑老常对人说:“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

  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人总是在比较中成长进步的,经济发展也总是在比较中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的。但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生也一样。由于个人素质、家庭环境、社会条件等等的差异,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人生轨迹。人生活在这“人生的参比系”里,就难免产生相互比的心理,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惜的是,时下有不少人不会“比”,他们总喜欢用他人的砝码来称量自己,以金钱、名誉、地位来界定自己。这样比来比去,不是自轻自贱,自我否定,就是一肚子牢骚,心生嫉妒,于是也就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说这种不平衡发生在寻常百姓身上不过是影响健康而已的话,那么这种不平衡发生在党员干部特别是某些“大权在握”、又不善于自我调节的人身上,就有可能产生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

  近日参加单位的警示教育,“拜读”了几位落马贪官的忏悔录,透视他们的犯罪心理,很多是因“不平衡”开始的。一个贪官在狱中的自述中说:“我开始为官时,还能洁身自好,可是随着权力的增大,应酬的增多,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看到求我办事的人,哪一个不是坐名车、住豪宅、拥美女,而我奋斗了这么多年,除了权力的光环之外,几乎一无所有。这一巨大的反差,导致了我心理的不平衡,心中潜藏的贪念便蠢蠢欲动。”于是,由“心理不平衡”发展到“大捞特捞”,最终走向不归路。可见,不健康的攀比心理,是走上贪婪、丑恶和腐败的催化剂。

  当然,腐败分子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心理不平衡”造成的。但是,保持平常心和心理平衡,是防腐拒变的一道“堤”。笔者以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特别是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要乐此不“比”好。

  如果确实想比的话,那么,首先,多与普通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比”生活状况,自然越“比”就越“知足”了。其次,多与那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人“比”工作态度,比思想境界、比人品人格,自然越“比”就越“平衡”了。再次,多学一学郑培民同志的“比”。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身居领导岗位二十多年,之所以能够做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到清正廉洁、光明磊落,关键在于他牢固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的:世界观是总开关。把握了这个“总开关”,就不会比来比去,患得患失,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各种诱惑的考验。

  可见,“比”与“攀比”之间,有着一道墙,我们可别轻率地推倒这道墙壁。

稿源:红网 作者:林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