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设新农村应该发挥基层政府的积极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0:08 红网

  在新农村建设俨如熊熊燃烧起的一把火,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之际。4月5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建设新农村不能只“热”在会场上》的新闻报道。该报道指出:新农村建设越“热”越要保持冷静,最令人担心的是,基层政府忽悠农民。

  事实的确如此。实际上,我国的“三农”历来存在这样一种倒挂的现象,即农村问题往往是越到上面越重视,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越多,出台的扶持政策力度越强;相反,这个

问题越到基层反而越无所谓,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解决的手段与方法少,工作实践的效果往往极不明显。即存在所谓的基层政府忽悠农民。

  为什么到了基层地方政府,尽管在表面上都能做到“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是无所作为甚至是束手无策,明显缺乏探索和开拓创新的勇气,表现为令人尴尬的畏缩不前呢?

  笔者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新农村建设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涉及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工作过程中可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来说,不仅有限,而且难以确定的把握。二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做新农村建设这一工作过程长,见效慢,不但不容易出政绩,而且就算出了成绩也不会很明显,很突出。在前些年的政绩考核中,GDP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显而易见,新农村工作即使做的越多越出色,相对于其它方面的工作而言,也不会在以GDP为主的考核体系中明显的反映出来。在此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出于功利的考虑,往往会更加注重于招商引资,大搞大业建设,以此来彰显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政绩的卓越辉煌。

  按理说,探索解决“三农”问题新途径、新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应当是基层地方政府。因为中国之大,导致各地的实际情况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统一政策的贯彻实施,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差异的影响,甚至会由于不符合区域实情而遭到扭曲和变形。因此,只有各地以本地区的现实情况为基础,积极探索附合本地实际的方法与对策,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而且,这样也更有利于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有利于中央政府掌握更为充分的实践经验材料,然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以便制订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方针与政策。

  毫无疑问,建设新农村,必须扭转基层地方政府无所作为、敷衍了事的不良局面。在政绩考核体系之中,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与分量,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基层政府探索、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新农村问题成为上下一致的“头等大事”。

稿源:红网 作者:方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