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牵手世园会 诗意安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0:38 时代商报

  面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公交车上的一次礼让,骑车左拐时的一个手势……

  诸多看似微小的细节,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和魅力。

  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在沈阳揭开帷幕,这是检阅作为东道主的沈城市民自身文明素质的一次盛会。

  每个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一小步,一个城市的文明品位将提高一大步。

  借这次“世园会”的举办,沈阳正在着力探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的鼓噪喧嚣之中,寻回绿色永续的宁静家园,找到城市活力的生命之泉,把握城市社区的和谐创业,引领市民素质的永恒提升。

  随着“世园会”脚步的临近,文明作为一种自觉、尊重和美德,正汇成一股城市劲风,吹拂着沈阳大地。尽管有这些进步,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仍有少数市民的一些“小毛病”在给城市的文明形象抹黑。

  今日,本报特推出“牵手世园会知荣明耻;精彩每一天文明共行”为主题的《发现特刊·荣辱明鉴》。

  您在公共场所看到过哪些不文明现象?您身边有胡乱涂鸦、随地便溺、乱扔垃圾、践踏草地的人吗?有哪些文明举止让您感动?本报欢迎读者提供线索,开通文明礼仪报料热线:23826666。市民报料可涉及公共场所文明、邻里之间文明、家庭生活文明、校园文明、社会交往文明等多方面。记者将展开调查,曝光不文明现象和个人,倡导文明行为。

  让我们牵手世园会,在文明沈城诗意地安居,在画境里行走,在和谐中创业。吴 丹

  荣之·1乘公交

  1/4线路排队上车

  4月1日16时,4摄氏度,小雨纷纷。这样一个冷飕飕的周末里,却有一幅温馨的画面温暖人心。

  在206路公交车沈阳站站牌旁,38个人在风雨中排队上车,有人冻得直跺脚,有人拎着行李箱,还有妈妈抱着孩子……但他们并未拥挤,大大小小的花伞连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6路车队焦站长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们派专人引导乘客排队上车。半年后,排队候车形成了气候。一些常在此乘车的老人担当起文明监督员,号召乘客排队。“我们进站车辆都尽量停靠在队伍前面。因为秩序好,上车的速度也加快了。”

  随着近几年沈城公交线路的增加,公交服务的提高,排队上车得到市民认可。目前沈阳的103、206、207、209、211、217、218、219、220、221、222、232等客流量较大的1/4线路终点站的乘客,基本做到自觉排队上车。204路沈阳站、205路沈阳站、208路沈阳站、213路乐购超市、216路沈阳北站、224路沈阳北站、236路沈阳北站、244路沈阳北站,这些线路有时需在调度员的管理下乘客才会排队上车。一般在设立了简易排队区的终点站,乘客都能自觉排队。

  记者感言:排队在一些人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正是这种行为,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市民素养。在一个大家都不讲文明、不守秩序的状态下,乘坐公交车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在激烈争抢中挤门、卡门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人本来也想排队上车,但看到那些不守秩序的人“占了便宜”,自己难免心里不平衡,也加入到挤车抢座的行列中。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消极从众心理”。因此,大家要学会克服这种消极从众心理,想到吃点小亏换来的是平安、愉快和井然有序。同样,文明意识也是可以互相“传染”的,大家都来快乐的排队,人人都享受到方便,这就是积极的从众心理带来的作用。

  首席记者 吴丹 实习生 赵爽

  荣之·2扔垃圾

  500米一个垃圾箱

  “妈妈!桔子皮该放到哪个垃圾箱里呀?它是可以回收的垃圾吗?”昨天上午,途经沈阳青年大街北方图书城附近的记者被一个稚嫩的声音所吸引,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女孩拿着一块刚刚剥下的桔子皮,站在一个双色垃圾箱前犹豫着询问妈妈,其可爱的神情吸引了路人的注意。

  据了解,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沈城街路上设置的垃圾箱越来越多,沈阳市的一些一、二级马路平均每500米的距离就会有一个垃圾箱,功能也越来越完善,除了现在广泛投入的分装式垃圾箱,还有回收特种废弃物的专用垃圾箱。

  记者感言:将果皮扔进垃圾箱只是举手之劳,将垃圾扔进路边垃圾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文明行为,但却是涉及沈城环境卫生的一件大事。如果每个市民都能养成这个好习惯,沈阳市的环境将会更加亮丽。记者 常成钢

  荣之·3祭故人

  烧纸告别沈城市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千德社区的公祭堂,看到有居民正在祭拜亲人。装点得庄严肃穆的屋内布满鲜花、松树,后墙上写着一个“奠”字,两边是一副对联:“难忘老人养育情 永记祖宗恩爱心”。

  居民李先生将已故母亲的照片摆在桌子上,并放上鲜花、水果,点燃蜡烛。伴着哀乐声,李先生和家人先后上香、祭酒、默念祭词,整个祭拜过程不到30分钟。

  “我母亲已经去世10多年了,以前每年都到十字路口烧纸,现在不是提倡文明祭祀嘛,不烧纸,正好社区又有公祭堂,我就和家人一起来了,感觉挺庄重的。”李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又了解到,目前,本市各街道社区已陆续开展了126个社区公祭堂,供居民免费祭祀亲人。除了社区公祭堂的形式外,社区还倡导居民在家里办家庭祭祀角、追思会、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

  记者感言:清明时,很多人要花钱买纸焚烧。如今,文明祭祀之风已经刮起,也希望能刮走所有的祭祀陋习,让人们用更科学、更文明的方式来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见习记者 丁瑶

  荣之·4下饭馆

  吃不了“兜”着走

  “清蒸桂鱼”的骨架还没有露出来,“水煮肉片”仍然是满的,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单了,也没要求打包。在沈阳,这样的场景近一两年来已经很少出现了,沈阳的市民对于饭后打包早已不再像前些年那样躲躲闪闪了。沈阳的市民正在发起一项饭后打包的新节约行动。

  据市环保局固废管理处统计,沈阳市产生的餐饮垃圾总量达300多吨,占全市居民生活垃圾日产量3000吨的十分之一!为了杜绝浪费现象,沈阳一些餐馆在显著位置放置了节约提示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成由勤俭败由奢”来提醒顾客“按量取食,剩余打包”,以杜绝浪费现象。尤其是一些以经营自助餐为主的饭店,餐厅的服务员会主动提醒顾客适度取食,并在醒目位置放置剩餐超过50克罚款的警示牌,这样的提示商家虽然是从省食物、赚钱的角度出发,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市民不要浪费食物,给市民创造一个节约的氛围。

  记者感言:沈阳人一向豪爽,总觉得“打包”有点“丢人”。可如今社会节约之风胜行,同事、朋友在一起吃完饭了总会有人提一句:“服务员,打包”。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个“习惯”,挺好!记者 冯岚

  荣之·5听声音

  禁鸣喇叭已成习惯

  蔡大娘在沈城铁西广场附近住了30多年,她告诉记者:“我们家楼下有七八个公交车站点,每天从早上5时多一直到夜里10时多,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再加上马路上车来车往,喇叭乱叫,谁家都别想好好睡觉。这种闹心的日子过了几十年。”最近,蔡大娘发现几乎所有的汽车喇叭都像“哑巴”了似的,轻易不乱叫了。

  记者从沈阳市环保部门了解到,在前一段时间里,沈阳城区各街路平均等效声级界于67.7至74.7分贝之间,超过国家标准(70分贝)0.2至4.7分贝。在他们监测的13条街路中,仅有青年大街和北京街两条街路的噪声低于国家标准,其他街路均不同程度超标。为改善沈阳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还广大市民一个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市环保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合作,从2003年起在沈城二环以内地区实施安静管制,全线禁止机动车鸣笛。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还将实施统一监督管理,降低景观路内交通噪声水平,对大型货车和客车是否安装高声喇叭和气喇叭进行抽查,对故意乱鸣笛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处罚。

  记者感言:汽车乱鸣喇叭是一种扰民现象,是一种环境污染,同时,也是司机驾驶心态浮躁的表现。用法律法规限制乱鸣喇叭,这件事做得实在是太好了。记者 关宏

  荣之·6在路上

  闯信号违法少了一半

  王大爷现在过马路非常踏实,他不再担心哪辆车突然闯红灯撞着他,因为现在的司机和骑车族闯红灯的人已经减少了。4月3日,记者从沈阳市交警支队证实了这一点,今年到目前为止的3个月内,发生的因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不到往年同期的一半。

  为了看看沈阳闯信号灯的人到底多不多,4月4日上午记者在北京街与市府路相交叉的路口实地暗访。结果一个多小时内没有看见一个司机或者骑车族闯红灯。因为这个路口是3条路交叉,有时信号长达90多秒,不过机动车和骑车族都是停在距离斑马线一米远的地方耐心等待。

  记者随后采访了正在那里执勤的一位交警,他说:“乱闯红灯的车辆和行人相比较在逐年减少,这里面有多种原因,比如最近世园会要召开,全市都在宣传和提倡文明出行,所以大家都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另外沈城各个路口警力都在增加,很多重要街路口都安装了摄像头,即使交警不在,摄像头也会拍下违法车辆,设施的完善对想违法者也是一种约束。”

  记者感言:闯红灯的少了,有交警的功劳,也有摄像头的作用,不过人们更相信这是沈城市民整体的素质提高了。其实在马路上抢那一分一秒干啥,安全第一。记者 刘冬梅

  荣之·7逛公园

  小草再也不受伤害

  4岁小女孩添添指着脚下的草地说:“小草也有生命,它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怎能伤害朋友呢?”这一幕发生在4月3日万柳塘公园内。

  据沈城万柳塘公园的管理人员介绍,以往每到入春后,都会有许多市民在草地上嬉戏、溜狗,任意地践踏草地。现在大部分市民已能够自觉地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小草的生长状况比以前强多了。

  “只要每个市民都能自觉地爱护每一棵小草,相关部门就可以把花费在被践踏小草身上的钱省下,为市民们增添更多的公共设施。”公园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随后,记者在沈阳的一些公园及其他有草坪的地方看到,市民们已经改掉以往的陋习,不管有没有提示牌,都能绕道而行,而不会横穿草坪。

  记者感言:随着沈阳市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市民们管住了自己的脚,在草坪上睡午觉、放风筝、打闹玩耍、来回穿梭的现象也不断地减少。沈阳的小草也高兴地对市民们说:“我的身上终于可以没有‘压力’了,我也终于可以抬起头来做‘草’了。”

  见习记者 张海涛

  荣之·8保隐私

  各行业争设“一米线”

  为了防止顾客的资料泄露,银行都在营业厅设置了“一米线”标志保护顾客的隐私。昨日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米线”在城市里已经随处可见:不仅在银行服务窗口前有,沈城一些医院、电信服务大厅、邮局、证券交易大厅等排队交易场所都已设了“一米线”。

  记者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采访时看到,在医院门诊室地面上也画了一条“一米线”,旁边牌子上写道:“尊重您和他人隐私,请于黄线外等待就诊。”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设立“一米线”是为了保护求诊者隐私,也可避免患者因拥挤丢失财物,防止疾病传播。从设立的情况看,患者普遍能自觉站在“一米线”外。

  在和平北大街一家电信服务大厅里记者也见到了“一米线”。尽管没有工作人员或保安人员上前维持秩序,但办理业务的储户都能自觉站在“一米线”外。

  市民李女士曾遭遇过取钱的尴尬。李女士称,有一次她在自动取款机上查询储蓄卡上的账。屏幕上刚刚显示出卡里的余额,旁边就有两个人探过头来,吓了她一跳。她告诉两人,请保持距离,两人才嘻嘻哈哈地走了。“虽然他们没什么恶意,但我心里很不舒服。”

  市民徐先生说:“遵守‘一米线’的规定,是大家都应做到的。其实,谁愿意挤在一起排队呢,如果大家心里都有个“一米线”,插队和不排队的人再少一些,那大家不都可以从从容容、舒舒服服了吗?徐先生希望能有更多的服务行业在服务窗口设立“一米线”。

  记者感言:“一米线”,就是画在地面上的一道白色或黄色的实线,用来提示排队的人在前面有人时,不要超过该线。由于这道线与办理业务的窗口之间有一米左右的距离,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一米线”。这道不宽的实线,是近年来出现的东西。市民对“一米线”的态度,能反映出一个城市市民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一米线”也是“道德线”。记者 朱洲

  荣之·9一开口

  鹩哥满嘴文明用语

  不知为什么,近来沈阳人热衷养鹩哥。鹩哥,是一种模仿声音能力极强的鸟类,它们比八哥和鹦鹉更善于学习人类的语言。几日前,记者在采访一位大学教师时,就遇到了一件稀罕事,文明用语居然在鹩哥的语言中颇为流行。

  “你好”,“欢迎光临”,“拜拜”是鹩哥最常说的人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对你冒出这样一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鹩哥在说话。就在这个时候,赵教授会得意地对他的这个小宠物赞不绝口。记者还了解到,由于鹩哥主人所从事的职业环境和修养的差别,各家的鹩哥也就各有各的绝活儿。赵教授自己酷爱诗歌,他家的鹩哥也算是熟听唐诗300首,虽然它不会作诗但也会学,养了不到3个月,就已经会背诵两首唐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鸟语朗诵起来还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让人听了忍俊不禁。有的主人是生意人,他们养的鹩哥就经常说“你好,欢迎光临”、“拜拜,下次再来”等等。

  为迎接世园会,的哥的姐们最近聚在一起学习文明用语和服务礼仪。而且,出租车内安装“文明用语”语音提示器,当您上下车时就会听到这样的话,“您好,欢迎乘坐某某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再见,请携带好您的物品”。现在沈阳各行业的服务窗口都在进行服务礼仪的培训。作为新兴行业的礼仪公司也日益火爆起来。

  由此可见,文明用语在沈阳市民中的普及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记者感言:语言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文明用语,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文明社会需要有市民的文明素质来支撑。只有大家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句话的细微处做起,沈阳的文明程度才能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鹩哥都注意到了自己的“口腔卫生”,我们沈阳市民,作为世园会的东道主,更应该好好的“清洁口腔,保护口腔卫生”。实习生 赵爽

  荣之·10表爱心

  成立百余个“慈善超市”

  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市府东社区张主任一起给特困户王大娘送“暖心衣物”。

  “你看又麻烦你们了。”年近70岁的王大娘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里。记者看到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收拾得很干净,没有任何家用电器。王大娘的老伴患脑血栓卧病在床,看不到东西的双眼紧紧地闭着,听到声音的他颤抖着伸出双手摸索着,张主任一步过去握住大爷的手说:“我们来看你们了,送点换季衣物,还有药,老人春天得注意心脏啊……”王大娘患有精神病的儿子兴奋地拽住张主任的衣角喊着:“张姨,带我出去走走……”“好的,一会就带你去啊!”听到张主任的回答,王大娘儿子那长满胡子、因常年不出门而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红润。

  “社区年前就给我们送被了,这不又送了薄衣物,平时药品和粮食更是常送,还经常领我们的疯儿子出去晒太阳,我真是太感谢他们了。”王大娘感激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本市共设立了106个“慈善超市”,用于帮助社区里的低保特困户,同时我市对20.9万人发放城市低保金1.83亿元;对1.24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305万元;对5万户、13.8万人发放农村特困救助金908万元,切实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记者感言:因为有政府的支持,社区的关注,沈阳市的一些低保户能吃得饱、穿得暖、看得起病、还能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吃上热腾腾的饺子。看着他们流下的泪水,记者也被感动了,同时也为我们城市里这种扶贫帮困的正义之气而骄傲。见习记者 丁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