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3:07 深圳商报

  人民银行提出政策建议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

  【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记者岳瑞芳王宇)截至今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53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如何经营打理,格外引人注目。

  对于国内当前的外汇储备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银行已提出了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的政策建议。其政策含义是从国家持有外汇为主到逐渐放宽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

  针对吴晓灵这一表态,中国银行国际金融专家谭雅玲认为,央行提出“藏汇于民”,就是希望利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和消化过多的或是结构不够合理的外汇储备,让企业、机构和个人更多地进入外汇市场,并推出更多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工具,不断地扩大资金流动效率。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却认为,目前“藏汇于民”还只是一个“目标”的概念,要真正实现还需要一些前提条件和因素。

  赵锡军说,从制度层面来讲,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导致外汇大量集中在国家手里,企业与个人外汇资产增长缓慢。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国内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5.58%——这一增速大大低于同期外汇储备34%的增速。

  “藏汇于民”首先需要增加外币资产的吸引力,但有调查表明,虽然近年来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但居民持有外汇的意愿却持续下降。赵锡军表示,当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即使国家“强制结汇”的政策出现松动,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热情也不容乐观。

  就中国目前而言,百姓比较熟悉的外汇理财主要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方式是外汇储蓄,风险小,但收益不高;其次是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略高但流动性差;第三是炒汇,收益高但风险也高,且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最后才是投资B股市场。

  “要实现‘藏汇于民’的目标,让企业和居民乐于持有外汇,就得让这些外汇有增值途径,开辟和创造更多的外汇投资渠道和品种,并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工具。”赵锡军说。

  有相关专家建议,可间接开放中国居民的海外证券投资渠道,让基金公司代为理财,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际的民间市场需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