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善待信访:责任之外更是理性所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3:44 中国青年报

  郭之纯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谈到信访工作时指出,群众信访本身就体现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信访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信访问题是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身为地方领导干部,不重视信访工作,就是对群众没有感情,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人民日报》4月3日)

  这几句话,毫不含糊地指出了处理信访工作时必须坚持的原则,同时也纠正了某些人对信访群众的种种错误认识。这样的定调定性,才是对待信访工作的最正确态度。为什么群众会信访?分析起来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处理问题确有不公。二是处理问题虽然相对公平,但方法简单粗暴,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对群众解释不够,没有做到“胜败皆服”。三是群众对政策不知情或有误解。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形成的信访,都不该受到怠慢。

  其实,善待信访群众,对相关领导干部而言,还并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责任,对信访群众善加对待,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亦将会从中获益。换言之,这并不是一种“额外的道德奉献”、一种对日常工作毫无益处的“麻烦”。之所以要善待信访,是因为在“责任”之外,还有很多的“理性”成分在。

  首先,善待信访群众是加强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合法性的捷径。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执政合法性的问题,而执政合法性从哪里来?当然要来自群众的拥戴。现在是文明政治的时代,权力必须要争取到群众的拥戴,而且权力只有受到群众拥戴才能良好运作。在这个意义上,善待信访正是消除群众不良情绪并取得群众拥戴的一个良好机会。

  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由于某些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才引起了群众信访乃至越级上访。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在文章中指出:群众的各种来信来访真正“无理取闹”的比例很低,有八成以上是完全可以由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及时加以解决的,有一些是群众对政策不知情等其他因素造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处理信访是弥补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权力执行缺陷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所以,如果不重视信访工作,不努力解决信访问题,说严重些,是对党的事业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应该安慰也最容易感动?当然是在其感觉到委屈的时候,正所谓“雪中送炭”要胜于“锦上添花”。群众去权力部门上访,一般就是其感到特别委屈的时候,此时可真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这原本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执政能力,塑造权力伦理的一个极佳时机。如果不仅不善待这个机会,甚至还将上访者视若寇仇,这就不仅仅是个群众观的问题,而是一种麻木、迟钝,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

  其次,如何看待群众的信访,也折射出领导干部发展观的高下。善待信访,正是发展理性的体现,因为已经有无数经验表明:无稳定则无发展。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矛盾不可怕,就怕面对矛盾听之任之或化解无法,久之成为顽疾,倘如此经济发展亦必将受到掣肘。所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不断正确认识矛盾、有效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求得社会和谐的过程。试想,如果连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也解决不好,那么建立在重重矛盾基础上的“发展”又有多少可持续性?回避或隐瞒矛盾,或许可以瞒出表面的风平浪静,却瞒不出真正的稳定,还会将矛盾越积越大。

  所以,善待信访不仅具有政治建设层面的意义,更有经济建设层面的意义;不仅是一种稳定措施,更是一种发展措施。从这个角度看,仅仅善待信访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主动“下访”,将矛盾解决在源头上、将温暖送到基层去。

  可以说,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是权力的天职、是权力的最高伦理,同时也是权力的必备理性。而善待信访群众,是改善权力运作方式、提高权力质量、清洁权力环境、塑造权力伦理的最好切入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