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4:4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梦想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梦想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梦想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梦想
“中国专利金奖”对每一个发明人来说,无疑是至高荣誉。在不久前揭晓的“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中,有一项来自河南的专利项目“二维控制挠曲度的轧机”,在所有15个获奖项目中,这项专利被排在第二位。

  这项专利的持有人郑红专、赵林珍夫妇,一个是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个是总经理。“二维控制挠曲度轧机”又称“XGK系列轧机”,正是这家民企的核心技术。

  听起来很“小”的一项技术,应用领域其实十分广阔。对众多的钢铁企业而言更有特殊价值

  20世纪初,美国第一代轿车设计师拿出一套轿车设计图纸给老板看,老板告诉他,设计虽好,但设计中一次性冲压成型的整体轿车外壳,冶金行业无法提供,因为还没有这么宽的钢板。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轧钢机越做越复杂、大型化,但距整体外壳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

  从汽车到航天飞机,从水上航母再到石油输送管道,因为没有足够宽度的钢板来一次性冲压成型,只能通过很多的焊制或铆钉连接。要生产足够宽的钢板,问题在于没有这样的轧钢机,这也是一直困扰人们的世界性难题。

  许多年来,我国的轧钢机制造技术一直是空白。国内钢铁企业的轧钢机主要依赖进口,像宝钢、武钢等进口一台高精度的轧钢机动辄需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而郑红专、赵林珍夫妇XGK专利轧机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没有轧钢机发明的空白,而且第一次解决了带钢“宽”与“薄”的世界性难题,使中国的轧机制造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这项专利轧机已在62个国家和地区取得17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专利已被国际行家看好。在一家国际机构运作下,目前拓普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已有消息,正进入准备阶段。

  “二维控制挠曲度的轧机”的独到之处在哪里呢?

  轧钢机的原理其实很像农村的轧面条机,传统轧机的轧辊两端被固定,这带来的问题是,轧钢时轧辊会产生弯曲变形,轧出的带钢精度、宽度都受限制,而且带钢要求越薄,宽度就越窄。虽然今天的轧钢机控制系统越来越庞大,但宽度问题始终无法根本解决,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是5500毫米轧机,投资在千亿元以上。

  有人也曾想到过将压下装置移到轧辊中部,但受力脱离轧辊两端后轧机立即失去了平衡和稳定,轧钢无法完成。一百多年来,人们只能采取轧辊两端固定条件下的一些补偿措施。

  而郑红专的专利就在于,将轧机的两端压下改为中部压下后,突破传统受力原理,动力仍能均匀作用在带钢上,作用力绝大部分是有用功。由于轧机两端不再固定,钢板的宽度可以无限拓宽。

  这种专利轧机结构简单,而且节能降耗。一台1400毫米的传统轧机,仅一个轧辊就需几百吨重,而同样的XGK轧机,轧辊还不到一吨,其价格也只是传统进口轧机的一半,而生产的带钢精度比国际标准还高出一个数量级,称得上物美价廉。

  在拓普的样品室内,摆放着一块厚0.030毫米、宽770毫米的带钢样品,这是目前世界上这一规格做的最薄、最宽的产品,其厚度不及一根头发丝。这种超薄钢板大量用于镀锡板、家电面板、手机电池板以及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像人们常用的手机电池,所用的钢板越薄,锌镍含量就越高,待机时间就会越长。

  郑红专、赵林珍何许人也?郑红专、赵林珍夫妇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两人都曾在安阳钢铁公司工作,郑红专是轧钢硕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林珍则是我国第一批MBA硕士,从1992年他们设计出这种新型轧机后,经过十几年研发,如今已发展到第五代技术。

  把一项专利转化成一个产业,在市场化道路上,郑红专、赵林珍夫妇遭遇“险情”

  2002年,郑红专、赵林珍带着他们的钢带产品,到日本参加高科技产品展。会后公司的样品全部被日本川崎和新日铁两大钢铁会社留下研究。德国西马克公司副总裁找到郑红专,提出要购买专利技术,被郑红专“不卖专利技术只卖专利产品”婉言谢绝。

  2004年,一家日本钢铁企业代表要求到拓普参观,被婉拒后又提出与拓普合资,同样被回绝。

  郑红专、赵林珍的想法是,把这项专利轧机留在国内,做成一项大产业。

  现在拓普已不单纯销售轧机,而是以轧机作技术和资产投入带钢生产,转变为带钢生产企业。按照其规划,它在郑州高新区将完成三期工程,最终达到200万吨带钢的年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目前,他们还在上海、天津、厦门和太原等地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带钢,这些合资企业正在建设中,届时还将形成2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

  但做产业与搞发明不同。在市场化的道路上,郑红专、赵林珍夫妇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

  2001年,当拓普的专利轧机研发到第三代技术时,公司一位副总经理携核心资料不辞而别,此后不久,在省内和北京、天津等地便出现了多家侵权生产厂家。拓普开始陷入了漫长而艰难的侵权诉讼案中,至今几年过去,仍然没有结果。提起这位副总和核心技术的失窃,赵林珍总是心痛不已。

  2003年,拓普第五代技术成型,技术部经理和两个核心技术人员又分别被以100万元和50万元的高薪挖走;今年春节刚过,公司第六代技术刚成熟,生产技术部的经理又被挖走……核心人员频繁被“挖”,致使其技术机密不断外泄。

  “我们十几年投入了大量心血和几亿元资金研发,现在人家拿我的技术,低成本与我竞争,我却无能为力!”赵林珍说,“为了防止泄密,公司和每个人都签了保密协议,凡从公司拿出去的电脑资料全部是乱码,工作做到这一步,还是挡不住!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给百万年薪啊。”

  侵权的高额利润使得郑红专、赵林珍夫妇不堪侵权之累。目前已知的侵权企业有10多家,加上使用侵权轧机的企业已超过50家。创新需要投入,拓普的一台轧机制造成本约4800万元。而同类的侵权产品只卖3000多万元,这无疑使拓普的持续创新受挫。

  而且10多家企业已结成了一种侵权“联盟”,在市场上对拓普围堵,并以“公知技术不能成为专利”为由向拓普发难。“如果是公知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岂能轻易授权?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钢铁大国怎么会给予这项发明以专利保护?”说起这些,赵林珍显得十分无奈。

  当企业遇到侵权纠纷时,司法能否对知识产权给予强有力保护,则关乎社会公平、公正的竞争法则与秩序。

  眼下这一核心技术已出现了流失海外的威胁。美国I2S等设备制造商曾与拓普公司接触,寻求核心技术方面的合作,被拓普拒绝后,转而与一家侵权企业开始了合作。

  一心在国内发展的郑红专、赵林珍如今也萌生去意,有了把最新技术带到国外创业的念头。

  轧钢界的一些专家指出,这项发明对国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么一项世界性的原创发明,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甚至外流,对企业对国家,都是一大损失。

  严格来说,现在的拓普公司还像个家族式企业,技术研发也基本上靠郑红专一个人。如何防止人才的过快流失,如何保持技术研发的可持续性,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今天的拓普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金奖“专利”的产业之梦,还有待诸多因素玉成。④2

  (摄影马正国)

  □本报记者马正国王少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