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明不烧纸 河灯祭故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7:00 北方晨报

  

清明不烧纸河灯祭故人

  阅读提示一盏盏美丽的河灯,轻盈地漂荡在莲花池中,乘载着深切的祝福和现代人的文明,随波起舞。昨日上午8点,本报“清明节文明祭故人”活动的最后一项“河灯送祝福”顺利举行。不到一个小时,双龙山公墓准备的两百只河灯就被抢光,这些载着思念顺流而下的河灯把本报文明祭祀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河灯送祝福,感觉很新鲜

  昨日的清明节,吹着北风,给这个缅怀故人的日子平添了几分萧瑟。记者早晨7点40分赶到双龙山公墓时,祭祀的人不多,半个小时后才逐渐增多,公墓门前也形成了车队。在公墓正门西侧大约100米的地方,“河灯祝福,文明祭祀”的横额已经拉起,粉色的河灯摆放在桌上,3名公墓工作人员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最先走过来的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手捧鲜花,是来给爷爷扫墓的。听着记者的介绍,年轻人不时摆弄着河灯,“做得挺精致呀,这种祭祀方式在鞍山我还是头一回看见。”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填好了纸笺,点燃蜡烛,准备放入莲花池。年轻人的举动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这是啥呀,咋放河里了?”“人家好像在祭祀先人,电视里好像演过。”祭祀者渐渐围拢过来,七嘴八舌评价起“河灯送祝福”的祭祀方式。从惊奇的眼神中记者可以发现,他们对这个新方式,真的很陌生。

  桌子被围,众人“疯抢”河灯

  总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吃螃蟹,放河灯也是这样。随着先下水的那盏河灯飘摇远去,我们临时的工作台被大家团团围住,他们不住打听河灯的故事。旁边一些卖祭祀用品的摊主,不得不眼看着我们这边“生意火爆”了。文明祭祀,已经在这里形成了一道风景。

  大家开始“抢”河灯了。虽然工作人员组织了祭祀者排队,但众人为了先领到河灯,还是发生了不少“口角”。“哎,大姐,我在这儿排挺长时间了,你就先给我一盏灯呗。”一个小伙掂着脚,向人群最中间的工作人员喊道。正在填写纸笺的一位老大娘向身后不断拥挤的人群说,“别挤了,我填完就走,你们好领灯。”一个小姑娘挤上前说,“叔叔,给我要一盏灯吧,我挤不上去,我跟妈妈说了,要给姥爷送一盏灯去,我怕晚了200只河灯就发没了。”

  看着、听着,身边的一切让置身其中的记者感到了欣慰,人们并不是不接受新的事物,只要是好的、文明的,他们会很快忘却陌生。我们的河灯祭祀,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河灯飘去,带走思念与文明

  清清的莲花池,在双龙山下蜿蜒而过,众人手捧着河灯站在池边,默默地祈祷着,有白发的老人,有携手的情侣,还有妈妈怀抱中的孩子。蜡烛已经点燃,一盏盏河灯离开主人的手,在水中摇摆着,顺流而下。“真的很漂亮,希望姥爷能看见。”那个向记者要河灯的小姑娘蹲在岸边,目送着河灯漂摇远去。

  一对年轻人在岸上紧紧地跟着,追随河灯的轨迹。“你们以前放过河灯吗?是不是感觉挺特殊的。”记者开始了随机采访。女孩告诉记者,她两年前结的婚,但父亲没有等到那时就过世了,她和丈夫每年都要祭奠父亲。“放河灯真的很特别,我对着它说了好多,希望爸爸能够听到。这么多人一起放河灯,文明、肃穆,这是真正的祭奠。”

  清明当日3万市民扫墓

  昨天记者分兵三路乘坐公交车加入扫墓大军的行列。因为昨天是周三工作日,各大墓园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出现新的扫墓高峰。来自千秋公墓、双龙山公墓等几大墓园的数字显示,当日扫墓的总人数约3万多人,仅为清明前周末出现的10万人扫墓的三分之一,公交车是一路畅通无阻,墓园里秩序井然。

  昨天上午7点钟,站前通往双龙山公墓的104公交车上乘客不是很多,记者多等三五分钟坐了下趟车,结果混了个座位。7点15分,104公交车来到双龙山公墓,整个车厢里只有11人是扫墓的,其余人都在半路下了车。与此不同的是,7点半钟,另外两名记者在天河大厦站点乘10路车发现,那里有近百市民在站点候车。通往千秋公墓和莲花公墓的车轮流发车,一辆挨一辆。

  记者查看了双龙山公墓的100处墓地,其中81处已经祭扫过了,而其他墓园也有类似情况。

  昨天傍晚5点,记者采访了鞍山市几大公墓的负责人,得出的数字是,清明当天接待扫墓市民3万余人,不足上周日的三分之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