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播撒文化种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7:05 新华网

  “耕读传家”曾是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文人的田园生活理想,而今天,时代赋予这一理想以新的内涵:读书不仅是提升个人修养的办法,更是9亿农民获取信息、掌握科技从而走向富裕的途径。广大农民对图书的旺盛需求正促使中国的出版业积极投身于为“农村、农业、农民”出书的大潮之中。

  “三农”读物增长迅速

  为农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中国出版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关“三农”的图书一直是中国出版业关注的重点。近几年来,“三农”选题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统计数字看,2004年252家出版社安排“三农”选题3138种,2005年260家出版社安排“三农”选题4077种,选题年增长幅度在30%以上。据统计,2005年实际出版服务“三农”的图书约2万种,占图书出版品种总数的10%。

  今年初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组织策划年度选题时,正值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闻出版总署呼吁出版界抓住时机,及时安排相关选题。337家出版社安排的5097种选题,涉及21个门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为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满足了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三农”选题范围的扩大,有效地提高“三农”选题的针对性和品种数量,促使“三农”图书的结构更趋合理。

  从类型上看,今年的“三农”图书既有对政策的深入解读,也有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分析;既有实用科技知识,也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安排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汇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安排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等,宣传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科学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这些选题有的汇集中央有关“三农”政策法规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件,有的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丰富内容和重大意义,有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进行系统论述。

  在实用性上狠下功夫

  农村图书市场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为了保证“三农”图书能真正到达农民手中、真正发挥作用,许多出版社在选题策划、书籍编撰、销售发行上以“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为原则,在图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上狠下功夫,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2004年1月,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建设,中国农业出版社推出了一套113个品种的《科技兴农奔小康》丛书,目前每种平均发行了1万册;2004年2月,围绕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有关部门领导安排下,中国农业出版社仅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出版了两本防治禽流感的小册子和一个挂图。广东科技出版社去年1月出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书系》是一套较完整、全面而实用的“三农”科普书系。新华书店在乡镇缺乏布点是造成好书难到农民手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些出版社与邮政部门联手,直接将图书目录寄到农户家中。

  农业服务中心几乎在每个乡镇都有,而且这些机构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一些出版社正在探索出版社与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发行图书。“三农”图书出版的主力军之一金盾出版社早在几年前就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与一些地方农业科技部门联合搞发行,既满足了农民需求,又扩大了发行量。

  支农图书出版方兴未艾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简明实用和价格低廉为落脚点、以广大农民为主要读者群的选题思路,正在成为众多出版社自觉的选择。多年来,出版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把服务“三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了实施“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采取送书下乡、农村读物大联展、千乡万村书库建设、资助出版“三农”读物、资助建设农村希望小学、为农村贫困学生免费赠送课本等多种有效措施,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科技致富,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记者 张 贺)

  《人民日报》 ( 2006-04-06 第02版 )

  来源: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