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对两种"自主招生"改革的剖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09:49 东方网

  杨德广作品集我国高考制度已延续50多年。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实行全国统一高考,即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考试时间。每年7月7~9日为统一高考日,被称为“黑色的7月”。90年代改为6月7~9日为统一高考日,被称为“黑色的6月”。中国的6月比7月气温低一点,这一改革受到社会欢迎。在生源多、高校招生数少的情况下,实行统一高考不失为一种较为公平、公正的办法。正如有人所说,在中国还找不出一种比统一高考更为便捷、更为公平的办法,也只有坚持全国统考了。但这种全国统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诺大

的中国仅一本教材、一张考卷,全国各省市没有编写教材的自主权,没有命题的自主性,这样必然导致教学内容上繁难偏旧,中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因为全国统考,命题时要照顾大多数,60%的考题要使大多数学生做得出,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另一方面命题又要拉开差距,于是20%的试题在繁题上下功夫,还有20%的试题在难题、偏题上下功夫。各省市中学教育为了应对高考,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以便考入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只好大搞题海战术,“从黑龙江做到海南岛,从上海做到青海”,每一个地区的高中会考题都要拿来让学生考一考,这是必不可少的“考前练兵”。许多地方的高中生苦不堪言,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到学校,深夜一、二点还在“挑灯夜战”。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童年的欢乐泯灭在作业、考试之中,年轻人的朝气消失在作业、考试之中。

  谁都知道这种考试制度是在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但谁也拿不出一套现代高考的改革良策。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学生为了自己的命运,中学为了自己的荣誉……,促使高考制度不仅赖以维持下来,而且竞争日益激烈,应试教育愈加严重,学生负担不减反重。

  近年来,高考改革的呼声不断,高考改革的举措也不少,今年在上海实施了两种“自主招生”改革,一种是教育部在复旦、交大的自主招生;一种是上海市教委在6所地方院校(其中5所是民办高校)的自主招生。教育部决定今年在部分重点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改革,如复旦大学将有300名上海高中生可以“通过学校的面试便可进入大学读书”,这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大突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报载,在“自主招生”后面,复旦大学正式“发布了今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方案”。要点如下:①此次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招生计划单列,在上海市招生300名;②报名者于3月19日统一接受3小时的笔试,测试内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10个科目;③成绩排名前1200名的学生将收到须填写的入学申请资料,并在4月1日和2日现场随机接受5名专家的面试;④凡符合条件的考生,并参加了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便予以正式“录取”。难怪社会上议论纷纷,家长们忧心忡忡。这种自主招生的意义何在?按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说法,自主选拔录取,要把高考“应试指挥棒”变为“素质指挥棒”,最终培养创新人才。愿望是美好的,但实际上实现不了。因为这种“自主招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原本只要参加上海市普通高校的统考,现在还要参加10个科目3小时的笔试。准备报考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考生从报名之日起要从复习4门功课,增加到复习10门功课,从每天晚上12点钟睡觉,推迟到深夜2点钟才能睡觉。这种“自主招生”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吗?显然不仅不能,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

  然而,复旦大学采用“综合考+面试+全市统考”,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如何选拔数以千计的报名者呢?这次报考复旦大学的高中生有5828名,其中1185名获得面试资格;报考上海交大的高中生有2672名,其中有1231名获得面试资格。广大考生为能多一次选择上名牌大学的机会而努力拼搏,他们付出的代价比其他考生大。我认为教育部实行“自主招生”的举措非常好,但这种增加学生负担的“自主招生”的具体做法不可取。如果让复旦、交大等校全部实行自主考生,应该由他们单独命题自主录取,而这次仅招300人(占招生总数1/10左右),实际上是优中选优,尤其应选有专特长的学生。这种选优、选特式的“自主招生”,就不应该让学生再参加统考,也不应该再组织综合考,应把自主权下放给中学校长,由中学校长根据学生一贯表现给予推荐,然后由大学面试。大学自主招生的名额可下放到有关中学,因为最了解考生情况的是中学教师和校长。有人担心保送生的推荐权交给中学校长和教师会作弊、开后门。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但可采取约束机制,如规定保送生的条件,必须经集体讨论,必须张榜公布,一旦发生有舞弊行为,不仅取消保送生入学资格,而且取消该中学5年推荐资格,并公开曝光,给予处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为了从1千多学生中选出300名,组织了150人的面试专家组,工作量很大,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准确,如果由中学推荐,按1:1.2面试,工作量可大大减少,公正性、准确性会大大增加。

  我很赞成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制度,但我不赞成再对学生进行层层考试。保送生要参加大学笔试和面试,再加上统考,这样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仍然引导学生整天去应对考试和考分。自主招收少数优秀生的根本意义在于让有专特长的学生平时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不受考试考分的约束。把一部分优秀学生从繁、难、偏、旧的题海中解放出来,促进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中学生队伍中,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学里,确有一批特别聪明、才华出众的、高智商的优秀学生,但由于长期来必须应对无休止的作业、考试(一切都是为了高考),他们的专特长和个性不能充分发展。如果建立一种良性的免考保送机制,可以促使这些学生脱颖而出。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学生、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普遍高于他们,但拔尖人才比他们少,这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制度、价值观念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发展,但不利于少数优秀人才的发展。而美国的教育制度、价值观念不利于大多数人的发展,而有利于少数优秀人才的发展。在我国部分重点大学实行保送制度,这样可以有助于少数优秀学生摆脱传统的平均主义、高度统一的教育模式。如果每所重点大学象复旦、交大一样每年接纳300名优秀生,全国100所重点大学可接纳3万名优秀中学毕业生,其中若有一半人学有所成,每年可为国家培养一万多名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重点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是针对高层次大学、高层次中学、高层次学生,对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这一工作刚刚起步,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应坚定不移地试下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克服不足之处,逐步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保送制度。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选拔保送生。我有几点建议:

  ①实行高中生会考制度,将主要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内举考。为改变一考定终生,每门课可以考多次,由学生选一个最高分。

  ②建立完善的中学生品德、学习和身心健康档案。

  ③确定一批有保送生资格的中学,保送推荐权交给中学校长,由校长成立保送生专家小组,全面考核、审定保送生人选,确定后张榜公布。保送生人选也可由教师推荐,也可由社会上有关人士推荐,也可由家长推荐、学生自荐。然后由考生所在中学荟集并决定人选,报有关高校。

  ④大学应充分考虑和尊重中学的推荐权,并以1:1.2的比例接纳,进行面试。

  ⑤制定保送生推荐、录取制度的相关条例、法规,包括监督、惩处办法,严禁徇私舞弊,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地实施。

  ⑥有保送资格的大学应成立一个由各方代表参加的专家考核组。对保送生中学会考成绩、中学一贯表现、本人专特长等进行全面审核,并面试,最后决定是否录取。录取名单应张榜公布。

  实行保送生制度,对选拔有专特长的优秀学生有积极意义,而且可以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不要拘泥于高考的圈子里。这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大改革。另一种自主招生的模式是针对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的高校,尤其是部分民办高校,可以自主命题、自主录取。如今年上海有6所高校被批准自主招生,除第二工业大学是公办外,其余5所均为民办高校,包括杉达学院、建桥学院、新桥学院、工商外国语学院、邦德学院共计划招生3436人,每所学校500~700人,占各校招生计划的1/3左右,其中邦德学院总共招收1080人,全部实行自主招生。上海市教委除控制招生计划外,给这些学校充分的自主权,包括考试科目(2~3门)、考试内容、录取办法均由学校自主决定。如工商外国语学院仅考语文、外语两门,招收700人,报名者逾2500人。新侨学院对外公布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每个考生可根据不同专业任选2门,该院招800人,报名逾2600人。6所高校实际报考人数为14706人,报考人数与招生计划数之比为4.27:1。有些民办高校去年连招生计划也未完成,自主招生后全部招满了。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这些考生平时学习基础较差,若参加全市或全国统考大多数人分数不高,结果是被调济录取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严重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现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比较满意的专业;这6所高校以往在招生时由于全市统考,录取分数线很低,大多数学生是被征求意见后录取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他们是以高考的失败者进入这些学校,入学后相当长时期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自主招生后,适合这类高校特点的考生报名应试,他们是以高考的胜利者进入这些学校,不仅不自卑而且有一种自豪感,学校也可以招到比较满意的学生。这种自主招生的不足之处是完全以一次性考分决定是否录取,建议应审核考生在中学里的表现,对思想品德好、有见义勇为行为、有专特长的学生可优先录取,适当加分,以鼓励中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实行部分高校直接面向考生自主招生,开放式招生,是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一大突破。为今后由各校自主招生,或若干高校联合招生探索了一条新路。我相信5~6年后将有更多省市、更多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一考定终生”、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并有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作者:杨德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