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城各高校学分可互认(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设立跨校互选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和兼修专业课程

  跨校选课不受专业限制,修完规定课程应发给相应证书

  

大学城各高校学分可互认(图)

  大学城高校的学生将可跨校上课,跨校听讲座。颜士然摄

  本报讯(记者秦晖通讯员赖红英)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具体实施办法出台,除了跨校选课成绩与学分互认外,学生跨校选课还不受专业限制,学生若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该办法于2005—2006年学年第二学期先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本科专业中试行,逐步在其他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推行。

  根据出台的办法,大学城高校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课程,应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的精品课程或具有明显特色的品牌优势课程。同时,逐步扩大其他互选课程的种类、数量和范围。各校举办的名师、名家和著名学者的报告或系列讲座,可同时向其他学校开放,允许学生跨校选听。设立跨校互选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和兼修专业课程,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第一专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选修另一专业。按照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开放实验室和工业中心、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基地和设施,实现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地和设施的作用,实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场所、设施资源的共享。

  此外,广州大学城各高校设立的以职业资格或就业准入资质培养、培训课程,可作为互选课程向学生开放。除在正常学习时间安排上述课程之外,鼓励和支持广州大学城高校利用非全日制课程开办夜校、周末学校和假期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和就业准备学习与培训,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管理方面,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跨校选课取得的成绩与学分,各校可通过双方或多方协商予以承认;高校学生跨校选课不受专业限制。

  学生修完规定课程应发给相应证书。完成跨校选修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由开课学校发给单科成绩证书;修完开课学校规定的专业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发给相应的专业证书。对跨校选课、修满规定要求学分的学生,颁发相应的专业证书。学生若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应允许提前毕业。

  学生在原定专业教学计划之外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规定,修完校内外其他辅修专业、课程,须向开课学校交纳学习费用。收费标准由省教育厅会同省物价部门另行制定,学校不得另外或超标准收取学生费用。

  广州市高校招生体检4月10日开始

  体检作弊取消高考资格

  本报讯(记者秦晖通讯员戴秀文)今年广州市高校招生体检时间统一安排在4月10日至4月14日进行。有关通知指出,在体检工作中如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考生的考试和录取资格,同时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者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体检卡由医生现场填涂

  通知指出,全省招委规定考生的体检卡由体检医生现场填涂。录入体检数据的准确性由体检医院和当地招生办公室共同负责。

  报考普通高校要验乙肝

  根据省的要求和规定,凡报考普通高校的考生,都要检验谷丙转氨酶(A.L.T)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两项,并将正常值附上作对照。为了保证体检质量,考生抽血检验统一安排在上午空腹进行。

  核算大学生培养

  成本应统一标准

  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前日表示,今年将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以有效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此事引起广东各高校高度关注。

  本报讯(记者秦晖)教育部表示中国高校将核定生均培养成本,相关办法今年出台的消息昨日引起广东各高校高度关注。部分学校领导及专家都表示,实行成本核算是好事,有利于抑制乱收费现象,但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科学的核算办法。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告诉记者,由于相关文件还没有下达,培养成本怎么核算,以什么口径进行核算都还不确定。他认为,不同学校采用不同算法是不行的,而简单地用学校开支的总数除以学生人数来计算生均成本也很不全面。核算生均成本必须要有统一的核算口径和科学的核算方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国彬则告诉记者,如果能通过成本核算把办学需要多少成本多少经费都搞清楚,也搞清楚办学的钱从哪里来,从而推动政府投入更多,对学校来说是大好事,也有利于把学校办得更好。

  行政和后勤算不算培养成本?

  华南师范大学高教问题专家张敏强认为生均培养成本核算是一件让人高兴的好事,这意味着高教培养中的相关问题终于得到正视。但同时他也指出,大学生培养成本是个复杂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行政和后勤支出算不算培养成本?张敏强认为,进行成本核算是好事,但还需要教育部门和高校一起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