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9世纪世界首富是广州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本报记者周祚

  图/由荔湾区档案馆提供资料图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9世纪中叶的世界首富是一位广州商人。他身家高达2600万银元,他豪爽大方的美名传遍整个西方,甚至在美国享誉了半个世纪。这样的“威水史”

足以让老广们津津乐道,其中的精彩故事,且听记者一一为你道来。

  19世纪中叶的广州商人伍秉鉴入选上1000年世界50名最富有的人。他的家族拥有的财产曾高达2600万银元,创办了中国首个跨国财团。

  虽然伍氏家族让行商的资产达到了历史顶峰,但真正贯穿行商历史的却是潘振承家族。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广州的对外事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伍家为代表的“广州十三行”,被西方世界认为是18至19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他们的居住环境丝毫不逊色于今天西方的亿万富翁。

  据《帝国商行》片中介绍,广州“一口通商”后,让广州十三行商人在此后的80多年里,成为大清帝国对外的唯一管家。2001年,《华尔街日报》专门发行专辑,统计了上1000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6个中国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价说:“出生于1769年的清朝行商伍秉鉴继承父业与外商从事买卖,又进一步贷款给外商并以此获得巨额财富。他在西方商界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伍秉鉴被西方商人认为“诚实、亲切、细心、慷慨,而且富有”,英国人称赞他“善于理财,聪明过人”。1834年时,伍家自己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到19世纪中期,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武夷山)、店铺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伍家的怡和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

  有关伍秉鉴豪爽大方的故事在外商中流传甚广。据说一个美国商人与他合作做生意,但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元的债务,因为没有能力偿还一直无法回国。当伍秉鉴听说后,叫来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朋友,并且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说完他把借据一把撕碎,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两清。而在当时,一艘满载货物的中型货船也只值10万元左右。

  潘振承是十三行历史上除了伍家外最显赫的家庭。“清代共出现过三个商业群体,他们分别是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和广东的行商。但有所不同的是,行商的资产更为集中。虽然伍氏家族让行商的资产达到了历史顶峰,但真正贯穿行商历史,历尽百年的却是潘振承家族。从潘振承开设同文行开始,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广州的对外事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在十三行中是绝无仅有的。”

  潘振承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他于康熙五十三年,在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出生。据其族谱,潘振承年轻时共三次前往菲律宾从事贸易,为日后参与外洋行的贸易挖掘了“第一桶金”。据说潘振承能讲熟练的葡萄牙语,因此与外商交易时较其他行商更有利。

  当时,广东行商的庭院成了画家竞相描绘的对象。在现存的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潘家中西结合的别墅丝毫不逊色于今天西方亿万富翁的私家庭院。这些极尽奢华的庭院中,处处种植着稀有的古树、各种各样的花卉等。“此外园子里还养着鹿、孔雀、鹳鸟以及鸳鸯。”

  但这一群富甲天下的商人最后却因为受到各方的压力,纷纷破产。1780年,泰和行颜时瑛、裕源行张天球等四家欠外债380万元。乾隆帝担心拖欠银两被外夷耻笑,下令颜、张二人变卖家产充军,全部债款照原本再加一倍偿还,由其他行商分10年清还。这种由行商共同承担经营风险的连带互保制度,从此成为官府治理行商的法宝。为避免替破产同行摊赔欠债,行商潘致祥在1808年想尽办法脱离了洋行界,他曾说过这样一话:“宁为一只狗,不为洋商首”。

  英美商人盛赞十三行:

  账房先生很机智中国商人很诚实

  19世纪的广州商人是第一批打入外国人社交场合的中国人。《帝国商行》纪录片中也展示了多幅当时真实场景的还原图片。上面有行商与外国商人坐在长桌前,双方都身着西装礼服,按照西式习惯举行洽谈会。

  据介绍,1830年,英商在英国下院听证会上表示,广州是世界上通商条件最好的口岸之一。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在十三行居住过多年的美国商人亨特记述道:“账房先生很机智,计算迅速而且准确。行号办事敏捷,打包整齐,手法灵巧。”

  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说:“由于与被指定同我们做生意的中国人交易的便利,以及他们众所周知的诚实,都使我们形成一种对人身和财产的绝对安全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