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祭公安英烈 增进警民理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1:08 南方网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 

  昨日清明节,深圳警方协同市民来到龙岗烈士纪念碑前公祭公安英烈,表达敬意与哀思。此前,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联合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追思警魂》,反响之热烈不仅见于一市一省,甚至有扩展至全国之势。讲述42位英烈的生前往事,既是对逝者的纪念与缅怀,也是对警察形象的展现与还原。正如活动发起者所说的那样,不论是追忆还是公祭,都旨在增进警民沟通,改善警民关系。

  无庸讳言,广州、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治安状况,长期遭受公众的抱怨与媒体的诟病,并进而导致对警察的误解和偏见。当一个人手机被抢时,当他的熟人遭遇砍手或扑头时,他很可能会抱怨和指责警察没用。而一些“坏警察”的恶劣行迹,更是伤害了警察的形象和警民的感情。

  显然,要改善公众对警察的印象观感,根本途径在于改善治安状况、肃清警察队伍。但也不应让难免存在的负面信息遮蔽公众的视线,看不到广大优秀警察所做的艰苦努力。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在警民之间纾解沟通,向公众如实反映警察工作及生存的现实,就显得特别必要。

  长期以来,媒体中呈现的警察形象无外乎两类:要么是高大全的英雄:爱岗敬业、深夜加班、妻病不归、年节无休、大义灭亲、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要么是变质败坏的恶棍:生性暴戾、心狠手辣、无恶不作、腐败堕落……虽然前者见诸媒体的频率远高于后者,但诸多英雄的血泪似乎未能洗清少数恶人的劣迹。这是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英雄往往有些遥远,其千人一面的形象更像一个符号,在人们的观感中显得空洞缥渺。因此,若要有效矫正公众对警察的偏见和误解,与其塑造过分完美的警察英雄,倒不如真实地反映广大普通警察,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所度过的平凡人生,和他们细微但真实的努力。

  在此次追忆-公祭系列活动中,展现在市民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些警察:他们有稚拙的少年梦想,他们有甜蜜的爱情故事,他们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他们与同事也有矛盾,他们的妻儿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平凡……在42个具体的名字之上,“英烈”这两个字的含义逼真起来——那个英勇殉职的警察,和邻居家的憨厚青年一样有血有肉,真实可亲,他本来就生活在老百姓中间,是老百姓的一分子。

  在真实信息和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互动才能展开,理解才能达成。活动开办以来,“深圳公安英烈网上纪念馆”的点击率颇高,警民互动态势良好,一些警察留言坦陈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感受,虽然一些人仍有质疑,但更多的人表达了理解和支持。在还原警察真实形象的热潮中,深圳其他媒体也适时跟进,推出了《深圳警察故事》。可以期待,媒体的现实主义诉求及其搭建的互动平台,将会增进警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当然,媒体的力量始终要借助现实。只有警察群体确实可亲可敬,这些报道才能达成预期目的。其实,警民之间的互动,本来就存在于警察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邻居中一个警察的言行,大街上一个警察的作为,远比媒体讲述的故事更能影响老百姓的感知。同样是在昨天,香港警员曾国恒出殡,一名曾经被他羁留过的市民,通过在警局的短暂接触,深信他是一名好警员。这名市民冲破警方封锁线,在灵车前鞠躬上香,表达哀思——这样的警民情感,是任何媒体活动都无法动员出来的。(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