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何另类祭品大行其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2:00 光明网
倪洋军

  《都市时报》讯: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扫墓的市民不断增多。手捧鲜花,祭奠先人,寄托哀思,已逐渐成为昆明众多市民文明扫墓的一个时尚。但记者在昆明调查发现,市场上出售的祭品竟有“保姆”、“小姐”……(2006年4月1日《都市时报》)

  本来,清明时节,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拜祭祖先的方式,多是到已故亲人坟头焚烧纸钱冥币。而这两年,人们拜祭时烧的东西在不断变化,一些现代化产品也被“克隆”成为“

祭扫用品”,什么“别墅”、“轿车”、“飞机”、“出国护照”之类已屡见不鲜,现在,竟然又出现“美女”、“小蜜”、“保姆”这样的“另类祭品”,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这确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那么在这样一个“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今天,为何所谓的“另类祭品”仍然会大行其道呢?一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继承上的脱节。“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把孝行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躬行孝道是德行的最高表现。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现代的有些人,在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等西方价值思想的影响下,丢弃了孝文化,走向不孝,甚至大逆。这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缺失的体现,也反映出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孝有孝道”,由于这种传统孝文化继承上的脱节,导致了一些人的愚昧无知,狭义地认为只要烧些纸钱就是尽孝,甚至认为烧得越“高档”就是越“孝顺”。二是世人媚俗心态在作祟。“媚俗”两字源于十九世纪之德国,原文是Kitsch,它描述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的心态和做法。媚俗成为一个流行用语是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把它拓深拓展了之后。一切企图迎合公众、取媚于现世的动态皆是媚俗。不少商家之所以推出各种“另类祭品”正是迎合了社会上一些低级庸俗之人的心理,要不怎么高达五六十元一个的“轿车”、“保姆”、“小姐”等也会卖得那么火。三是一部分人科学知识和文明精神的缺失。本来,清明祭祀是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另类祭品”的盛行,恰恰是对传统祭祀风俗的一种异化,不但背离了这一民俗的本质,也折射出当下一部分人科学知识和文明精神的缺失。对这种落后蒙昧的“恶俗”,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剔除和改革,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文明建设,也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若任其泛滥,极易带来负面效应。

  对于清明拜祭这样的传统习俗,一味地“封”、“堵”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在尊重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必须注入健康文化的因子进行滋养,通过教育引导,使人们对其中落后的思想意识有理性的感悟认识,以达到自觉移风易俗的目的。另外,最主要的是要下大力气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不断提高民众的科学知识和文明意识。只有活着的人不庸俗,才不至于做出有辱先人的一些庸俗的行径出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