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招改革沪上破冰配套改革势在亟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4:34 南方报业网

  上海复旦、交大两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已经启动,来自上海各中学的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已分别通过两校的资格考试,进入关键性的面试阶段。虽然面试合格的学生依然要参加高考,但录取与否仍以面试成绩为主,高考成绩只做参考。

  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千呼万唤出不来,今日终于浮出水面,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推行数十年的统一招生制度不能说没有功劳,但随着情势的变化,也日益暴露出

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它实际上像一根魔棒,在它的挥动下,全国中小学不能不围着它跳舞。显然,高校的统一招生制度不改革,所谓的素质教育,就很难有实质推进。

  此次沪上改革,淡化高考只是表象,其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此次改革,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高校招生体系终于敞开一个口子,在高等教育关键的“入口”上,把自主权还给了学校。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应该主要由专业人士来办,这是一个全球教育界,自从洪堡19世纪中叶创办现代大学体系以来的一个共识。在社会发展已经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的时候,行政导向的教育体系尽管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事实上却很难应付时代需要,素质教育的推行,虽然各地下了大力气,而且高考的出题从内容到方式也多次改变,效果却始终不理想。原因很简单,教育或者说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逻辑和道理,过度的行政干预总不免与教育规律相悖。

  改革终于破冰,但破冰之旅必定意味着艰难甚至艰辛,路还很长。现在改革最遭争议的部分是面试和基层学校的推荐材料两个部分,这种选拔形式对那些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利的,在全社会缺乏诚信基础的情况下,好的推荐材料,势必要付出一定代价,来自农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学生,由于家庭和教育条件的限制,拿不出很“像样”的推荐材料,是可以预见的,在面对面试老师诸如读书、兴趣、业余爱好等方面的提问时,其应对难如人意也难避免。选拔方式因此有待改进,争取在制度上,对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子女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给予尽可能的保障。

  当然,更值得关注的还是改革的配套,或者说改革的深化。以高校招生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使农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孩子在争取高等教育机会之前的教育阶段,就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资源,保证农村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孩子跟城市孩子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显得尤其紧迫。这就意味着,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锦上添花”,即城市名校、重点校第一优先的局面不应再维持下去,而应该“雪中送炭”,主要用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

  同样紧迫的是进一步落实高校自主权,改变高校为了应付主管部门的检查而疲于奔命,为了应付上级的目标管理体系而粗制滥造的现状,让学校自己管理自己。落实高校自主权的同时,需要注重高等教育社会评价体系的建构。现在高校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行政主导,学校的学术水平、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究竟如何评估,取决于主管部门的看法;其在公共教育资源这个蛋糕中应该切走多少分量,也取决于主管部门的意志。主管部门的认可度,转过来又引导了社会评价,考生和家长基本上按照行政评价来估量学校的好坏与优劣。行政评价固然不会没有正面意义,但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育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也必须走向世界,评价的尺度,不可能总是用自家的,否则我们的教育将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应对世界的挑战,自然也就满足不了国家的需求。

  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应该是社会性的、公正的和客观的。有了这样的体系,就不需要行政部门赐予硕士点和博士点。一个学校,即使什么点都齐备,但处在社会评价体系的底端,那么它的那些“点”再多都难有价值,都会乏人问津。同样,一个学校只要还想上进,或者避免衰败的厄运,它在招生方面就不会乱来,越是好的学校,肯定越是珍惜自己的信用,它们要做的,因此只能是尽可能争取优秀的生源,招生中的舞弊固然不可能完全杜绝,但也只能是个别现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