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建设新农村,莫使“取经”变“取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5:14 浙江在线

  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发出后,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自然成了全国各地争相效仿和学习的榜样。春意盎然,百花盛开,慕名前往华西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报载:湖北、辽宁等五省的250名村支书来到华西村,开展以“学习吴仁宝,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村支书学习交流活动”。(据《南京晨报》4月5日)

  按理讲,到先进单位参观考察,取长补短,实属正常,本无可厚非,更不应在此多

嘴多舌地说三道四。但是,使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年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借参观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取经”为“取景”并非绝无仅有,而是屡禁不止,屡见不鲜。时下,“建设新农村”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单位已组织和准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的团队越来越多,“参观”之风正在形成,“考察”之热正在兴起。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冒”出借参观考察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的“典型”,但表面不能说明其实质,更并不能说明“取经”变“取景”的不复存在,这不过是现在还没有被媒体“跟踪”或还没有“露出马脚”而已。事实上,从以往的“取经”为“取景”的“经验”来看,借机公款旅游并非是笔者的危言耸听和“多愁善感”,而是比比皆是。

  这次到华西村参观学习的250名村支书学习是短暂的,但这些“学员”是不是“学成”之后都能“心急火燎”地“打道回府”呢?是不是在往返途中“顺手牵羊”不枉此行地“顺便”到此一游呢?现在作出结论也许为时尚早,但又有谁能“出面担保”这其中一个人也没有“开小差”而做到“安分守己”呢?也许不仅沿途已留下“信天游”的足迹,而且在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也留下了乐不思蜀的身影,进而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尽管现在还是种猜测,但愿不要被言中为事实。再讲,“十一五”期间,华西村将免费培训五万名村支书。可以说这仅仅是外出参观考察队伍中的沧海一粟,慕名到其它地方“取经”的更是不计其数,你又能保证在“这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有些单位、有些人不拿“学习参观”当借口,“取经”而“取景”呢?因此,这种担心和“多虑”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多此一举的瞎操心。

  近年来,一些地方追求形式主义,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上面要求搞什么活动,下面就搞“参观考察”,“参观”不是“会师南下”,就是“考察”“会师北上”,看似认认真真,轰轰烈烈,名曰“参观考察”,实为公费旅游,“参观”走马观花,“考察”蜻蜓点水,“学习”心不在焉,“取经”徒有其表,“取景”货真价实,最终“先进经验没学到,周游一圈完事了”,“取经”如“过江之鲫”,得道却似“越龙门之鲤”,“参观考察”成了“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取经”为“取景”。

  禁止公款旅游,尤其是假借“学习考察”之名,行“取经”为“取景”之实的不正之风,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但是,就是有人置若罔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有些人“取经”只不过是个借口,“取景”才是真正目的,只要“时机成熟”,便千方百计立马成行。于是,冠冕堂皇的“参观”,道貌岸然的“考察”,虚情假意的“学习”,弄得参观考察“面目全非”,真假难辩。可以说,“建设新农村”对于有些单位、有些个人来讲,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这个“理由充分”的“外出”岂能轻易放过。

  我们并不反对必要的参观考察,反对的是变相的公款旅游。“建设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头戏”,先进典型需要学习,先进经验需要借鉴,先进做法需要推广,走出去,请进来也是十分必要,但参观考察必须“货真价实”,真心实意,不能打着“建设新农村”的旗号“取经”而“取景”。在眼下还没有形成借“建设新农村”之名,行公款旅游之实之前,对跃跃欲试“取经”为“取景”的人提个醒,早打“预防针”,做到“有病早治疗,无病早预防”,减少和避免“取经”为“取景”的游山玩水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

  其实,参观考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但并非是唯一的途径。现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比较发达,充分利用也是一种学习途径,这种“足不出户”地“登门造访”,不仅免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旅途劳累,而且也节约了费用开支,且这种投入少的“参观”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千里迢迢的“取经”,在“弹指之间”轻松“取景”而“取经”何乐而不为呢?令人遗憾是,这些“道理”对热衷“外出”的人来讲并非不知道,但就是装聋作哑地明白人装糊涂,目的是为了顺理成章的“取经”而“取景”。

  因此,对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只在游”的假唐僧,借“参观考察”之名,行“取经”为“取景”之实而“冒”出的所谓“参观风”和“取经热”,我们不仅需要及时告诫和查处,而且需要及早“泼水”和“降温”。


作者: 朱建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