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长和学生都应树立正确消费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5:23 青年时讯

  高考带来了市场的热闹:从令家长们怦然心动的高考仿真试题、考生心理“按摩”,到吸引广大考生眼球的“高考兴奋剂”;从专为考生静心备考的钟点房、安神补脑的营养品,到金榜题名后的放松游、谢师宴……也难怪,面对高考经济中唾手可得的红利,有哪个商家不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于是,高考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千奇百怪的“创意”纷至沓来。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莘莘学子寒窗12载,参加高考也算大事一桩,

老师、家长多关心一下,乃人之常情。商家开设一些服务项目,也是经营之道,然而高考经济看上去很美,但到底"美了谁、苦了谁、害了谁?其实大多数商家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各家庭的承受能力。高考经济就像是寄生在高考这一特殊社会载体上的一颗颗毒瘤,即便其疯狂而短暂的生命,也往往乃靠吞噬考生身上的养分来维持的。

  正常的营养和心理辅导无可厚非,但是考前吸氧、考后摆宴,还有所谓的“高考兴奋剂”,则完全是劳民伤财。对那些富有的考生家庭,花这点钱也许算不得什么。但中国的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是不争的事实。对这些家庭而言,考生静心备考的钟点房等消费,肯定远远超过了承受能力。为什么许多父母仍在咬牙“享受”?只因为攀比的陋习和媒体相逼。为了孩子出人头地,家长可以一掷千金、不惜一切代价一位家长无奈地叹息:“吃住进宾馆,来去有专车,以前的高考谁有这阵势?可看看周围的环境,我不能苦了孩子。”矛盾心理可见一斑。一方面都在批评孩子娇生惯养的陋习,另一方面却在为孩子创造奢华的条件;一方面都在呼吁减轻学生负担,另一方面仍在把高考炒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也算是中国教育的一大怪圈吧?

  高考经济的出现和红火,是不正常的,是国民严重关注高考的结果。这才是高考经济的土壤。我们应该从形式到内容改革高考,使它本身回归理性。我们呼吁社会应该倡导文明风尚,不要刻意炒作高考经济,防止相互攀比的畸形消费。

  作为家长和学生都能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应对高考是应该的,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千万不要相互攀比,要认识到高考经济是商家利用考生和家长的心理,制造出的一种畸形消费,家长和考生应冷静对待,更不要借此腐败。高考之后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栽棵“谢师树”将更有意义。

  马婧婧/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