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甘肃为农民构建看得见、摸得着的医疗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7:53 云南日报

  新华社兰州4月6日电(记者王艳明)“没有合作医疗,我这病还不知道要拖到啥时候。”4月3日,在家人搀扶下,会宁县沙湾村农民穆付林面带微笑走出了会宁县人民医院。他说,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了他的命,给他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由于得了腰椎结核,在过去的18年中,病痛几乎将穆付林折磨成了废人。面对家庭的贫困和昂贵的手术费用,他只能在炕上一遍又一遍地呻吟。就在他一天天失去生活信心的

时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5年开始在会宁县启动。2006年2月16日,抱着试一下的态度,他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会宁县人民医院,没想到7600多元的医疗费用,一次性就报销了3500多元。

  “过去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自从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许多人同穆付林一样,实实在在地感受了这一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仅我们医院,去年一年就有2100多名住院病人从中受益。”会宁县人民医院院长权国玺说。

  会宁县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在这里,不光有缺医少药给广大群众带来的不方便,更重要的是,由于缺钱,许多人得了病也不敢看。因此,在实施一年之后,新型合作医疗给当地群众带来的实惠,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确实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

  卫生部部长高强近日专程到甘肃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效果。在会宁县,高强对当地的三点做法非常感兴趣:一是当地的群众参合率高出了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二是统一采购使当地医院的药品零售价近年来降低了30%左右;三是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当地对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用药、检查和医疗等方面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措施。

  高强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败,除了能否让更多人受益外,还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能否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能否为农民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包括会宁在内,甘肃在这些方面整体上都做得较好。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在甘肃试点,目前已经覆盖38个县(区),参合农民852万人,约占全省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一。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韩克茵说,随着试点范围和参合农民的扩大,在甘肃,新型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综合效益。甘肃的主要经验是:不是把合作医疗作为一项单独制度去推广,而是把它作为整个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兼顾,相互完善。

  在试点过程中,甘肃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报销、补偿、资金运行方式及经办机构运营模式等,不断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如筹资方式,既有入户收取,也有在村镇设点让农民自缴,提高了参合率;报销方式,全部试点县都逐步实现了由医疗机构直接垫付,简化了报销手续;补偿方式,普遍采用既保大、又保小,即通过住院统筹和家庭门诊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增加受益面;资金运行上,财政、卫生两家共管,降低了基金风险;经办机构,设在熟悉医疗行业的卫生行政机构,方便了业务管理。

  甘肃还不断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行为监管,通过医疗救助、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外部配套机制。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在付费方式上,甘肃一些试点县已经将单病种限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一些县则通过降低药价,规范用药、检查和治疗行为等,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