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侯”与“候”引出的故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6:00 光明网 |
侯谏良(北京公务员) 记得小时候,常有人问我:“你姓什么?”“我姓侯。”“哪个侯?”“‘诸侯’的‘侯’。”我回答的时候,多少还有点自豪。 1995年我带一个考察培训团到韩国去,第一天在韩国公务员教育院举行开班式,每个团员面前的桌牌上都写上了名字,汉字写得挺漂亮。没想到,韩方主持人第一句话就说:“团长先生:我们接到贵国传来的名单,您的“侯”字中间多了一竖,成为‘候’。我们生 怕出错,专门找来专家研究,认为中国没有姓‘候’的。斟酌再三,我们去掉了那一竖,不知处置是否正确?”我赶忙说:“你们处置得对,对你们的严谨细致及汉语水平表示钦佩!我们外事部门的年轻人,外语很好,汉语反而不行。”大家都轻松地笑了起来。话虽这么说,但让人家外国人来纠正我们的中文错别字,总觉得不是件光彩的事。进入21世纪,有一次我要到外地出差,在候机大楼一个拐弯处的指示牌上,用计算机打出的宋体字非常醒目,我一看,上面居然写着:乘坐某某班机的乘客请在此“等侯”。我对几位同事说:看机场对我多关照,大家都要在这里等我,我不来不能飞。大家都笑了。无独有偶,不久又发现,某大医院高干门诊楼西药房门旁贴着一张很正规的告示,写着:“取药的同志请在此等侯”。过来一位工作人员,我跟她讲这字写错了。她淡淡地说:“可能没注意”。一副习以为常、不足为怪的样子。 前两天又发生了一件事,也就是这件事,使我一下联想起了以上这些故事,而且觉得有必要写出来给大家提醒一下。某杂志社给我寄了300多元稿费,我请人帮我取回来。人家跑了一趟邮政局,结果空手而返。原来我的汇款单上,把“侯”写成了“候”,与我身份证上的名字有了一竖之差。按常规思维,汇款单上的名字就是指我,把稿费给我不会有错,可邮政局的人偏偏较真,硬是不认。没办法,只好把汇款单退给杂志社,让他们改错之后再寄过来。一竖之差,已经给当事人造成了实际麻烦、还有心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