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望子成龙背后的困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9:2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望子成龙背后的困惑(图)

  家长们和杨洪主任在现场进行交流。

  特别提示

  哪个家长不盼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龙、成凤?然而,现实中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却面临这样那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兴趣班,他却一点兴趣都没有?为什么我每天陪着孩子上学读书,孩子却显得非常厌倦?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脾气却越来越坏?日前,一位从事心理咨询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分析了家庭教育背后存在的种种困惑和问题。

  文/图记者杨小明实习生马凯郑婷

  桶最薄弱的是底部

  杨洪,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原为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务科长,现任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擅长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学习困难、社交障碍、适应障碍等各种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与认知行为治疗。在多年的工作中,他在心理咨询门诊和临床工作中接触了众多因教育问题而求助的家长和孩子,借近日回西安讲课的机会,记者专程对他进行了采访。我们的采访是从一个小测试开始的。

  在一场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的讲座中,杨洪主任为现场的数百名家长们设计了一个小测试。多媒体屏幕上是一组图片:一块大石头、一堆小石头、一堆细沙、一桶清水以及一个空桶。杨洪向家长们提问:“如果由你来决定选用上面的任意材料,可以是石头、水或沙子,也可以只用一种材料,来填满空桶,你会怎么做呢?”

  家长们纷纷尝试用各种办法去填满空桶。最后,中间一位家长站起来说:“先把大石头放在里面,然后是小石头、沙子、最后灌水。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桶装满。”对这位家长的说法,杨洪主任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笑着说:“用什么来填、怎样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因为桶最薄弱的部分是底部,只要底部基础坚实了,怎么填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这和家庭教育是一个道理,孩子的成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重要的是孩子的成材基础要打好。而成材的基础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维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少年博士为什么会退学

  南方某省有一个少年天才,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学完了全部初中课程;六年级时,他又读完了所有高中的课程;13岁时,这位天才少年便走进了省里的一所大学,成了一名大学生。到大二时,他又被保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本来大家都以为他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少年博士,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到16岁时,学校却通知他的家长,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去。学校的老师告诉匆匆赶来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不仅行为怪异,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根本不知道如何接人待物,16岁的少年,和人交往中的行为还如同七八岁的孩子。而且因为他的学习太好了,老师和同学都把他看成是“另类”,大家都感觉不认识他了。然而,面对心情焦虑的家长时,这个孩子却显得神情自若,因为,在他心里,学习都是为了家长,退不退学无所谓。现在他学不动了,所以伤心的只是家长。

  杨洪主任分析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的教育方式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特有的自然规律,植物有植物的规律,动物有动物的规律,人类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家庭教育和学习也离不开一定的规律,如果不遵从规律,只想按照自己的愿望办事,那无异于拔苗助长。

  在日常的咨询和讲课中,杨洪主任经常会向家长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吗?”

  “让孩子多吃饭,长得高高大大的,不受欺负……”

  “让孩子跟老师、同学搞好关系,当班干部,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现在当演员最赚钱,我要让孩子从小学表演……”

  家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想法各异,但表达的却都是自己的真实心理和想法。“错!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如何避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每当家长回答结束后,杨洪都会用这句话来告诫他们。如果一个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出现了偏差,孩子的发展方向也会出现问题和偏差。

  杨洪说,刚到深圳时,儿子就读的小学让学生们去商场购买校服,他陪着儿子一起去了商场,但却发现,整个商场里所有孩子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只有他儿子是由家长陪同的,如果在西安,可能去得更多的是家长。从这件事和以后的经历中他感觉到,深圳的孩子自立能力非常强,因为那里的教育重素质,深圳的学生考试可能考不过西安的学生,但能力却可能比西安的学生强。

  兴趣班怎么越上越没兴趣

  “我的孩子从幼儿园中班起就一直参加各种各样兴趣班,现在孩子都上一年级了,我倒学了一大堆的本事,可他什么都没有学成,而且还对兴趣班越来越没兴趣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每逢大大小小的节假日,在公交车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三五个家长一起带着几个背着画夹、小提琴的孩子赶着去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坐在后边的家长兴致勃勃,聊个没完,可前边孩子却都低着头不言不语,有的还在打瞌睡。在许多培训班门前,我们总能看到成堆的大人在门口陪孩子上课外培训班的情景,而那些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岁,小的也就四五岁。杨洪主任指出,参加这些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其实是家长们按照自己设想的经验来教育孩子,家长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无视孩子成长的心理阶段,而这恰恰是孩子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之一。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却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你让他背会了一大堆唐诗,他无法理解诗的意思,除了给大人表演,还有什么用处呢?你让他学英语,可他连自己的母语———汉语都还没有学好,又怎么可以同时学好两种语言呢?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需要面对的事情,保持孩子的学习愿望,比过早的强迫孩子学到什么更重要。自愿的力量远远大于强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

  杨洪主任说,在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做父母的对孩子承担的责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才是孩子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人生基础。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让他们学一些超过自身接受能力的知识和事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排除物质方面的因素,其实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相比真是非常不幸。

  所以说,过早的开发儿童智力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

  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伴随着成长过程,它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低阶段是高阶段的基础,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发展重点。因此,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把握各阶段的特点,让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划分为5个阶段:即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杨洪主任说,胎儿期的核心是避免一切可能对胎儿的大脑和身体造成损害的因素。如婚前、孕前的疾病检查,避免近亲结婚,孕期中生病、服药、烟、酒等不利于胎儿发育的因素。现在流行的胎教,其实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一些误区。例如我们熟知的世界著名音乐家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位接受过胎教。相反,倒是因为过度的孕期胎教,造成新生儿听力出现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刚刚过去的“爱耳日”里,一些医院通过对许多孩子的听力测试后发现,不少孩子对声音只能分辨出高音区,对低音区的感应则很迟钝。孕期里,胎儿需要安静的发育空间、充足的营养和孕妇良好的心情。过度的胎教其实是一种噪音。早期胎教无疑是父母们一相情愿的拔苗助长行为。

  婴幼儿期(0~3岁)是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语言能力全面发展的阶段。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儿童感知觉的充分发展与整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过分溺爱都会造成感知统合失调。现在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玩沙子、玩泥巴,就大呼小叫,因为怕他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手,看到孩子捉迷藏、玩追逐游戏,就赶紧制止,因为担心孩子摔跤、出意外,由于种种限制,使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家长的过分保护会造成孩子单项能力的超常发展,但代价却是其他基础能力的弱化。有一个例子,一个3岁的孩子,不仅说话流利,而且还会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可是一次大人不注意,孩子摔了一跤,居然把鼻梁骨给摔断了。因为这个孩子以前从来没有摔过跤,他连基本的摔跤时用手撑一下的反应都没有。

  学龄前期(3~6岁)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包括:迅速扩充词汇量,促进对词义的正确理解与应用,学会表达复杂的意思,运用汉语表达不同句型,如疑问、感叹、被动、反问等。重点是规范表达和理解能力。如果过早地要求孩子学习外语,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学习自己的母语也会造成压力。这段时期需要用行为来规范孩子的意识,不能只顾培养孩子的学习,其他事情家长都替他们包办了。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寝室里,教学楼里,操场上贴着“请勿乱扔垃圾的标语”,难道我们的大学教育还要从学龄前教育着手吗?

  学龄期(6~11至12岁)这段时期,是孩子思维迅速发展阶段,进入学校学习,面对的不仅是学习,还有初级的社会关系。学习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没有人愿意自讨苦吃,但趋利避害是人的最基本行为原则,家庭教育强制的力量远远不及培养孩子自愿学习的力量。那种只要学习好其他都可以不管的家庭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远离伙伴,变得自私自利。

  青春期(13~16至18岁)建立平等亲密的亲子关系是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核心。到了青春期,孩子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家长需要摒弃一贯的“家长制”作风,从平等、尊重、宽容、理解的角度出发对待孩子。只有把孩子看成一个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接受他的不完美,站在孩子的立场与孩子沟通,才能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家长制会在无声无息中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发展机会。家长对孩子过分追求完美,最终一定是不完美。你想让你的孩子成材吗?那你千万不要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损害孩子的学习愿望。

  家庭教育没有绝招

  杨洪主任告诉记者,每次讲课或者做心理咨询时,都会有家长对孩子教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家长要求给他们支一些简单实用的高招。每每碰到这种场面,他都感到非常为难,因为,他实在没有什么高招可以传授给家长们。经验证明,没有总是成功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经验只有借鉴没有模仿。孩子的心理发展本身就很复杂,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如何避免错误。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保持学习的愿望。

  其实,家庭教育的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从一杯茶,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色彩辨别,触摸能力,感知事物。拿起来可以感觉它的分量,尝一口,可以丰富孩子的味觉……让孩子在与伙伴的游戏中,渐渐明白遵守规则、理解挫折,凡事都得自己亲自动手,既而渐渐明白相互尊重与平等。

  采访即将结束时,杨洪主任拿出两幅照片,让记者进行对比。一幅上边全是各种各样的盆景,形状各异,但都非常美丽,另一幅全是一些长在大山深沟中的大树,虽然枝枝杈杈很多,但树干却都非常粗壮、挺直。

  杨洪主任说,人工雕饰出来的盆景漂亮好看,但它们却经不起狂风暴雨的袭击,电闪雷鸣的打击,也始终无法长成有用之材,因为它们都生长在温室里;山沟中的青松、红杉虽然枝杈很多,而且可能不太好看,但它们却经历了狂风暴雨的打击,电闪雷鸣的考验,而且都是栋梁之材,因为他们生活在自然界里。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大树吗,切莫以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你想让你的孩子成材吗,切莫以损害孩子的学习愿望为成本。”杨洪主任用这样两句话结束了这次采访,这也是他想送给所有希望孩子成材的家长们的箴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