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成人仪式蕴含更多文化韵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09:55 云网

  一个大三女生,宽袍大袖,长发披垂,在悠扬的乐曲和庄严的祝词声中,跪坐席上,由正宾梳头加笄……这是前天下午发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像前的一幕,该校历史系大三学生张丹丹,以中国人早已鲜见的“笄礼”,宣告自己长大成人。举办者称,“希望借此推广汉服,传承中华文化”。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即使要复兴传统文化,也不必讲什么“礼”,更不必穿什么“

宽袍大袖”,只要在心中想着传统文化,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就足够了。

  但事实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载体,风俗礼仪即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当代儒者蒋庆先生参加国际会议,就深有感触。他发现多数学者都身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十分醒目,令人一看就知道是某国人,就想起某种文化,只有他,穿着笔挺的西服,面目模糊。为了找回并标明自己的文化身份,他此后出席国际会议,一律穿汉服。

  文化的复兴,固然要进行学术上的挖掘和梳理,但更重要的,是要让文化融入当下的生活,发挥移风易俗之功效。正如国学大师钱穆所言:“欲考较一国家一民族之文化,上层首当注意其学术,下层则当注意其风俗。学术为文化导先路……风俗为文化奠深基,苟非能形成为风俗,则文化理想,仅如空中楼阁,终将烟消而云散。”

  不幸的是,一百年来,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冲刷下,我们悠久淳美的风俗礼仪迅速地“烟消而云散”。春节渐渐只剩下一台联欢晚会,端午节划龙舟难得一见,有些地方,过清明节的祭扫活动也受到限制。

  列为《仪礼》之首章的“冠笄之礼”,是古人极为重视的成人礼,现在几乎湮灭无闻。偶尔有某个学校举行成人仪式,不过是领导讲讲话,学生代表发个言,然后一起宣誓,草草结束。不仅没有应有的庄严,也缺少丰富的内容,更何谈文化品位。这种单调空洞的成人仪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成人的神圣感,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今天很多年轻人,早已过了成人年龄还不愿承担责任,心安理得地向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轻易滑向违法犯罪,是与其没有经历过一个庄严深刻的成人仪式、成人意识淡漠有一定关系的。

  多少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现代化程度一点不比我们差的韩国、日本等邻国,传统成人礼却还受到相当的重视。韩国的成人礼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冠礼”和“笄礼”的延续,举行的时候非常隆重,受礼者一律身着民族服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庄重地跪、拜、祭、祝……这既是成人的庄严仪式,又何尝不是一次生动的民族文化教育?

  一个过于功利的民族是短视的。如果说近代以来,中国为了迅速强大以洗刷百年耻辱,忽略了风俗礼仪建设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今天,已然崛起的中国,则要把温情的目光投向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正在兴起的“汉服热”、“成人礼”、“读经热”等,让我们看到了民间的觉醒和努力。

  □空山泠雨(北京教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