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厂商宣传误导 保健品当药消费者被“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7日19:21 青岛新闻网

  4月4日,刚刚参加完一场保健品介绍会的李大爷,对手中包装精美的保健品礼包产生了怀疑:“一年多花了5000多元,也没见对自己的病有啥效果,人家送的这些还吃不吃?”消费者分不清药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食品,过分追求保健品的治疗效果;厂商则虚假宣传,过分夸大保健品的功能作用。有关人士指出,保健品从生产经营到公众消费都存在误区。

  “买保健品就是买的疗效,目的是要治好病。”李大爷因糖尿病几乎跑遍了省内的知名医院,可就是除不了根,便开始服用各种标有无糖、降糖的保健食品。据省医学科学院张侃研究员介绍,消费者把保健食品误当成药品已经成为普遍的消费心理。一些人在“求愈心切”的思想指导下,把保健品“起辅助作用”的功能人为地提升到“治疗”的地位。

  “保健食品如果没有‘疗效’,根本就没有人买。”据济南泉城路一药店的负责人介绍,许多顾客一来就问有没有治什么病的保健品?我们只好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给顾客讲,这样货销得就好;而一些没有相关说明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就很少问津。一些厂商还有意或无意地将保健食品打扮得与药品相似,在外包装上标注有“每次两粒,每天三次”、“三个月一个疗程”、“疗效”或辅助治疗功能;或在产品说明中加上一些中医疗效理论,宣传其产品具有“治疗、保健功能”。

  不夸大宣传,不把保健品弄成药,消费者就不认可——这在业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愤然指出,由于顾客对功能性食品存在误解,一些厂商便紧紧抓住这一消费心理,借夸大疗效、做虚假广告来误导消费者,有的甚至在产品中添加相应的药物成分。这不仅对消费者是一种欺骗,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无异于竭泽而渔。春节前,卫生部门就曾突击将51种违法添加药物的保健品清除出市场。

  根据自身症状,科学选择产品,对症保健是关键。据张侃研究员介绍,功能性食品还是食品,对预防疾病、免疫力调节、促进睡眠等确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仅适用于特定人群,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不可盲目乱吃,不能贪图一时高兴随便吃。而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临床症状的病人,还是要找临床大夫就诊,不可过分奢望通过服用保健品起到治疗的效果,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记者王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