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卖废品资助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4:15 中国青年报

  井冬梅 本报记者 董碧水

  每次喝完饮料,陆戴青都会随手把空瓶装进自己的背包,带回宿舍。“1个可乐瓶可以卖1角钱,10个就是一元钱。”陆说。

  陆戴青是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收集废品是为爱心基金会筹集资金。他

也是该院爱心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

  爱心基金会成立于2003年。两年来,同学们依靠收卖废品筹集的钱,资助了浙江丽水山区的6名贫困儿童,还给学院28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发放春节回家车费补贴。

  2003年新学年开学,外国语学院大一的学生们发现,学院贫困生所占比例较高,有的学生家境十分困难。同学们很想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这些贫困同学。但钱从哪儿来?大家想到了宿舍里平日丢弃的旧报纸和空饮料瓶等,“能不能把这些废品收集起来,积少成多后卖掉,变为帮困基金?”一位同学的提议提醒了大家。

  于是,这些同学开始到学校各个宿舍宣传,让大家平时注意收集“爱心废品”。慢慢地,外国语学院的同学开始自觉地把寝室里的废报纸、易拉罐、塑料瓶等放到指定的地方,爱心基金会的成员则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内负责回收和卖掉。“开始只有五六个人参与这项活动,现在参与者已有140多人了。”爱心基金会的现任会长丁玲说,第一次卖废品,同学们只拿到了14.5元钱。

  2004年暑假,学院10名学生到龙泉市住龙中心小学支教,看到该校有学生因家境困难面临失学。回校后,他们把卖废品累积的900元寄到该校,为3名学生送上了一年的学费。到今年3月,大学生们共资助住龙中心小学6名贫困学生。“现在同学们都已经习惯了将这些东西留起来,等待统一回收。”一名同学说。去年学院迎新生时,同学们一边接待新同学,一边安排专人拎着大袋子收饮料瓶和地上的废报纸,而学院现在举行大型活动时,也总会看到同学们抢收“废品”的身影。

  除了收卖废品,他们还自己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在学校进行“爱心拍卖”,到校内“跳蚤市场”义卖旧物、以出租形式经营捐赠的爱心书库等方式筹募资金。

  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几千元,爱心基金会伴着同学们的点滴努力不断壮大,爱心的接力棒也在学院传递。每年新生入校的时候,爱心基金会都会招募新的成员加入,而同学们也学会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办法,如收支两条线、定期公示收支情况、每项支出要经过审批等。

  如今,学校其他学院的学生也从观望发展到主动参与。据统计,爱心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共筹集资金1万多元,捐赠了8000多元。

  “重要的是,同学们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环保和节约意识,同时学会了关心社会和他人。”曾经担任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的段雪辉说,尽管有时回收废品很脏很累,还经常耽误吃饭和娱乐的时间,但同学们内心都有一种成就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