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移民精神震撼首都观众(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4:17 重庆晚报

  

移民精神震撼首都观众(图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贺国强,昨日下午在市领导汪洋、邢元敏等的陪同下参观展览

  本报北京专电昨日,《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在北京中

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标志着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出席开展仪式的领导和首都3000余观众,被三峡移民精神深深震撼。

  10时20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蒲海清代表主办单位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主持开展仪式。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党组成员张宝欣、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出席开展仪式。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介绍了展览情况。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云龙、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刘家义、武警总部副参谋长冯守正与出席开展仪式的领导一同参观了展览。

  展览分别从“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三峡移民精神的实质内涵。展览由序厅、百年梦想千秋业、深明大义赤子情、无私奉献公仆情、艰苦奋斗创业情、中华同心民族情和任重道远负重前行七个部分组成。展线300多米,共展出珍贵照片和实物资料近500件,其中相当部分照片是孤品,绝大部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截至昨下午4时,来自首都各界的3000余人到场参观。

  贺国强参观《三峡移民精神颂》

  本报北京专电《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开展后在首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昨日下午4时4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在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蒲海清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参观展览。他希望重庆要以宣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云阳港,移民们扶老携幼上船,踏上外迁之路,一位男子背着包裹、怀抱孩子,无限眷恋地回眸故乡……”这是“深明大义赤子情”展厅一张照片的画面。贺国强指着这幅照片说:“这张照片,我太熟悉了。它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它是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进行中外水利史上最大一次迁徙的真实写照,也是三峡移民精神的生动体现。”

  透过几幅照片,库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不足,经济发展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事业严重滞后,生态环境异常艰巨等问题显现出来。贺国强神情凝重,他特别指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的重点在重庆。他希望重庆继续发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进一步搞好库区移民和发展工作。

  陪同贺国强参观展览的还有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金榜,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

  后方联动:

  20吨三峡土塑出移民情

  本报讯昨日在京开幕的《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上,大型群雕作品《家园明天会更好》格外引人注目。该群雕作者、重大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称,他是在移民精神的感动中完成这幅作品的。

  郭院长介绍,这件艺术品用的20吨泥土,是专门从三峡库区运来的。塑造的17个人物中,有老人、小孩、青壮年,还有三位移民干部。左下方是爷孙俩仿佛蹲着在对话———小孩子不解地问爷爷:“为什么要把黄桷树带走?”爷爷说:“故乡的土和树,是我们的根啊!”

  郭院长称,这个雕塑是百万移民的缩影。(记者何英)

  现场特写:

  七旬老兵谱歌送移民

  本报北京专电“等了半年了,现在终于有机会亲手将组歌给重庆了。”《三峡移民精神颂》开展首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将自己花两年谱写的《三峡移民组歌》递送到重庆工作组手中。

  老人名叫胡俊成,72岁,中铁建文工团原团长、一级作曲家。胡老称,2002年重庆云阳县文化馆湛泉钟将事先写好的《三峡移民组歌》歌词邮寄给他,希望他能为组歌谱曲。去年10月,《故土难离也要离》、《共饮一杯壮行酒》等8首交响组歌全部谱写完毕。

  胡老60年代就去过三峡,70年代又因修襄渝铁路多次到重庆慰问演出。三峡的壮美和重庆人的勤劳朴实,留给他深刻印象。

  “最后看一眼老屋,潮湿了愁绪,毕竟是祖传下来的根基……”在《深明大义赤子情》展厅前,胡老竟忍不住高歌起来,眼中噙着泪水。他希望,政府能把这首组歌录制成真正的歌曲,在三峡库区、在移民中传唱。

  重庆民工追捧“金大花”

  本报北京专电昨晚7时30分,四幕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首场演出。在京打工的50位江津民工专门从住地赶来追捧“移民金大花”。

  重庆津北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工张中华告诉记者,他们来北京打工已经很多年了。由于江津是移民接收地,因此了解到很多移民故事。看《移民金大花》,感觉舞台上演出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事。

  “在北京打工的重庆民工有几千人,现在只能派50位代表来看。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感人故事讲给其他兄弟伙听。”该公司负责人漆跃福称。

  大型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三峡移民外迁故事,通过塑造移民金大花、移民干部刘万民等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三峡百万移民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了基层移民干部的崇高品格。

  国务院三建委和市领导以及首都800多位观众一起观看了首场演出。

  特派记者 李心成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