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弘扬移民精神 促经济社会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4:58 重庆时报

  

弘扬移民精神 促经济社会发展(图)

  昨日,北京国家博物馆,参观者在“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

  大型展览中观看三峡库区普通民居的复原模型新华社图

  本报北京专电昨日上午10时,“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它标志着我市“三峡移民精神进京宣传活动”全面启动。展览开展后在首都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昨日下午4点4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在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蒲海清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参观展览。

  观展厅忆起库区办公

  沿着展线,贺国强一行步入了“百年梦想千秋业”展厅。看着熟悉的画面,贺国强十分感慨,他回忆起了在重庆工作的岁月:“每年‘四大班子’都要到库区现场办公,那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至今仍记忆犹新。”

  看离乡照片陷入沉思

  “在云阳港,移民们扶老携幼上船,踏上外迁之路,一位男子背着包裹、怀抱孩子,无限眷恋地回眸故乡……”这是在“深明大义赤子情”展厅一张照片的画面。贺国强指着这幅照片说:“这张照片,我太熟悉了。它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它是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进行中外水利史上最大一次迁徙的真实写照,也是三峡移民精神的生动体现。”

  “移民先锋冉绍之为给移民找一块平缓的坡地,在30多公里的江岸来回跑了5趟,每10天磨破一双鞋;高阳镇牌楼村60多岁的村支书叶福彩,忍着病痛带领移民到湖北对接,坚持工作26天,回来一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在解说员解说中,贺国强的目光在介绍移民干部的图片上定格了,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他希望广大干部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

  为库区变化露出笑容

  明星企业落户库区,各省市大力支持,移民艰苦创业奔小康……看着这些喜人的照片,贺国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库区的变化让人喜悦,重庆要以宣传弘扬三峡移民精神为契机,继续抓好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库区明天更美好

  “百万移民世界级难题的最终破解还任重道远,广大移民安稳致富目标的全面实现还任重道远,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任重道远。”贺国强特别指出,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在移民,移民的重点在重庆。他希望重庆进一步搞好库区移民和发展工作。他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库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重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陪同贺国强参观展览的还有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金榜,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

  

弘扬移民精神 促经济社会发展(图)

  参观者正在观看图片展新华社图

  一场讲解下来讲解员哭红了眼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张宏锦)昨日,“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后,立即受到首都人民的热烈欢迎。截至昨日下午4时当天展览结束,共有3000多名群众参观了展览。

  北京市民请邢元敏签名

  昨日上午展览开始后,五元钱的展览门票显然没能阻止首都人民观看展览的热情,众多热心市民纷纷涌进国家博物馆内参观。

  来自北京西城区政府的退休工作人员许成刚一走进展厅,就急忙找工作人员要了一份展览简介,认真阅读后便一边认真倾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仔细观看每一幅照片。不仅如此,许成还拦下了刚参观到展览第三部分的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希望给自己签个名。看到这样热情的群众,邢元敏欣然接受。

  老人到处收集文献资料

  在众多参观者中,85岁的李如阜老人手握刚从三峡办要来的《长江三峡工程文件汇编》告诉记者,三十多年来,他已收集了上百个关于三峡工程、三峡移民等的文献资料,其中最早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光明日报》关于三峡工程的相关报道,他还保留着。“我现在手里拿的,是刚从三峡办那里要来的!”说着,老人像个孩子似的快乐地笑了。

  老人说,今天来参观展览,给他很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大量的照片都是以前在相关媒体从来都没有看到的。老人说,他想从展览中再积累一些资料。

  一场讲解下来哭红了眼

  讲解员何玲负责展览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的讲解,而这三部分中展示的大量事件和人物又是整个展览最丰富的部分。在讲解中,何玲每讲解到一处都被其中的人和事感动得掉下眼泪,一场讲解下来,何玲就哭红了眼睛。

  “冉绍之,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移民干部,患有严重哮喘病,却一天沿长江走五次,十天就穿烂一双鞋!”讲到这里的何玲有些哽咽,正是这些深明大义的移民,和那些像冉绍之一样的移民干部,才有了今天的三峡工程。“我为自己是重庆人,是他们的老乡而自豪!”

  展览器材装了五大卡车

  为了将最精彩的展览呈现给首都人民,展览筹备方做了大量的工作。就连展览开展前夜,全体工作人员还工作在第一线,直到昨日凌晨4时许,全部工作才结束。为了不耽误白天展览的开幕,有的同志甚至就留在了展览大厅内休息。

  据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的展版等器材足足装了五卡车,每辆卡车至少装了12吨,算下来足有五六十吨。然而,这些物品却要工作人员自己一件一件搬到20多层台阶上面来,一天干下来所有工作人员虽然累得走不动路了,却没有一个人喊累。

  800市民观看《移民金大花》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张宏锦)昨晚7点30分,四幕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完成了在京的首场演出,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蒲海清,市委副书记邢元敏,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以及首都8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大型方言剧《移民金大花》叙述了发生在双河镇的三峡移民外迁故事,通过塑造移民金大花、移民干部刘万民等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三峡百万移民的生动实践,热情讴歌了基层移民干部的崇高品格。目前该剧已巡演110余场,观众近10万人次。

  听说表现三峡移民故事的家乡方言剧在北京演出,50多名来自重庆江津市的在京农民工自发来到长安大戏院观看演出。

  古稀老人创三峡组歌送移民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张宏锦)“最后看一眼老屋,潮湿了愁绪,毕竟是祖宗留下来的根基……”“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刚一开幕,73岁退休干部胡俊成就深情唱起了他为三峡移民专门创作的“三峡移民组歌”,并将歌曲赠送给三峡移民。

  五年前,胡老接到重庆市云阳县文化馆湛泉钟的邀请,希望他为自己的作品谱曲。这让胡老异常高兴,也颇为踌躇,为此老人整整思考了三年时间,才动手谱曲。

  两年多时间来,胡老先后翻阅了100多本资料,上百次吟唱试曲,才最终完成了这组歌曲的谱曲工作。据介绍,三峡移民组歌由交响合唱《百年岁月、百万移民》、男女声二合唱《故土难离也要离》、男声合唱《移民公仆赞》、男高音独唱《共饮一杯壮行酒》、女声合唱《崇明岛上的黄桷树》、男中音独唱《他乡望月》、女高音独唱《回三峡》以及混声合唱《乐将他乡当故乡》等8首歌曲组成。

  昨日上午,老人郑重地将组曲的全部资料赠送给重庆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希望将其录制出来。

  

弘扬移民精神 促经济社会发展(图)

  “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群雕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供图

  “移民群雕”将放大屹立峡江

  本报讯(记者陈颖)儿子泣别父母,母亲挥别女儿,爷爷和孙子捧着家乡的黄桷树,大叔和邻居女孩抱着家中的小狗和小猫……由17个包括从小孩到老人的各个年龄段人物组成的“移民群雕”作为展览主雕,昨日随着“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在京展出。昨日,“移民群雕”创作者、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首次向媒体揭开制作过程。

  郭选昌透露,由于展览开幕时间极为紧张,郭选昌先生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画小样,20分钟后“移民群雕”最原始的小样出现了。整个雕塑从3月2日开始设计,经过20多天没日没夜的“冲刺式”创作,到3月26日创作完成。群雕所用的20多吨泥土,则是从数百公里外的三峡地区特意取来的。作品完成后,3月28日,一辆9米长的大卡车立即载着7米长、2.8米高、2米宽的“移民群雕”奔赴北京。

  据了解,“移民群雕”有望在原型基础上放大若干倍,以更精彩震撼的姿态出现在三峡库区的某个地点。而这座巨型雕塑的材料,已经确定为著名的三峡石。目前群雕地址已有多个方案备选,包括最早迁出三峡移民的云阳、三峡闻名于世的夔门等地。本报记者陈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