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5:25 今日早报

  很多中青年死于对保健的“无知”,卫生部副部长呼吁

  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核心提示

  国务院不久前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指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2010年将实现的目标之一。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家医院对患者的调查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当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国人缺乏应急避险、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巨额医疗支出成为国家和家庭的沉重负担。

  面对陋习,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呼吁,中国人需要一场“行为革命”。

  他们为何身患重疾?

  近日,记者走访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市协和医院就医的多位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他们中多数人曾有不良生活习惯,缺乏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抽烟、喝酒、吃肉类和油脂类食物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带来的精神压力,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肺癌患者卓星:

  可以不吃饭,不能不抽烟

  两周以前,卓星在新疆老家体检时被诊断为肺癌。现在,他已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了一个多星期。

  42岁的卓星是个体户,没有体检习惯,2005年冬天开始觉得不舒服,春节后体重下降了20公斤。妻子觉得很不正常,逼着他去体检。“他当时还挺高兴,一个劲儿说自己瘦了。”坐在病床旁的妻子说,“以前我就劝他,抽烟对身体不好,可他就不信,说可以不吃饭,但是不能不抽烟。”卓星做生意应酬比较多,平均每天要抽30支烟,烟龄已近20年。“他这个病就是抽烟抽的。”卓星说:“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左前纵隔肿瘤”患者徐成浩:

  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

  徐成浩今年31岁,得了“左前纵隔肿瘤”。3月25日,他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办了住院手续,打算在这里做手术。

  徐成浩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他MBA毕业后就到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四年,现在是部门里的“主力”。“我们公司是干一天活领一天工资,工作经常得赶着做。”在限定的工作时间里,徐成浩要不断地加班,工作强度很大,“挺累,时间紧,太忙。”

  47岁直肠癌患者陈凤杰:

  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宣泄

  47岁的直肠癌患者陈凤杰,目前已在北京市协和医院肿瘤化疗科住院治疗了很长时间。她很爱和病友聊天,并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长肿瘤都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有生活上的,也有工作中的。”

  陈凤杰认为,是几十年的抑郁搞垮了她的身体,“精神上的压力得不到化解和宣泄,最终要反映在身体上。我身边的病友们回头找病因时,很多人都概括出两个字:气的。”

  很多中青年健康保健知识缺乏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陈伟伟教授认为,伴随社会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现在知识分子工作压力很大,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们又往往缺乏持续的体育锻炼。他认为中青年知识分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陈教授特别提到了一个保健方面的专业术语——KAB信念,即“知识”、“信念”与“行为”的英文缩写。“很多脑力劳动者专业知识丰富,但是健康保健知识缺乏,没有形成一种健康行为理念,导致慢性疾病无形中侵蚀了他们的健康。”

  年轻人患上老年人的病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王超(化名)刚刚22岁,最近他每周一下午都要去医院治疗颈椎病。“在电脑前坐一会儿就觉得头晕,脖子僵硬,手发麻。有时候还感到恶心。”

  “颈椎病、腰椎病这些本是老年人易得的疾病,出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中心主任周谋望说。

  笔者走访北京几家大医院后发现,很多患者都是因为在生活、工作上存在一些不健康习惯,又缺乏健康知识,导致二三十岁时就患上了各种慢性疾病,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

  长期饮食不良成了“三高”人员

  梁明在某大型国企从事贸易工作,工作性质使他应酬频繁,几乎每天都要陪客户在外面吃饭喝酒。“天天都是大鱼大肉,一天至少要喝半公斤白酒。很少在家做饭吃,即使不陪客户,也懒得回家做饭,在外面随便买着吃。”

  就在刚刚参加工作两年、马上要被单位提拔重用的时候,他却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良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刚27岁就成为“高脂肪、高血压、高蛋白”的“三高”人员。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在阜外心血管专科医院急诊病房的病床上,躺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女患者。她来自四川农村,今年36岁。她刚生下孩子三天就下地打猪草,做一些农活,结果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医生诊断她患了肺部动脉损坏以及严重的心脏疾病,是因为月子期间没有保养好身体所致。“今年她如果做不了手术,生命就有很大的危险。”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北京安贞医院的洪昭光大夫曾在一次讲学中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健康知识的缺乏是第一杀手。”

  从数字看健康

  30%~40%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食物、营养和癌症预防的世界展望》报告称:“合理改变饮食和相关的生活方式,可使全世界的癌症发病率减少30%~40%。”

  22%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在平均跟踪调查了48835名妇女8年后发现,在使其脂肪摄入量降低为总热量12%的妇女群体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降低了22%。

  1∶10

  专家估计,我国预防疾病每投入一元钱,功效相当于治疗中的10元钱甚至更多。在一个城市整体卫生工作中,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监督是市民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6598亿

  200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为6598亿元,占GDP的5.6%。

  钟南山院士:

  要注意生活方式

  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说:慢性呼吸疾病已经在我国10大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慢性呼吸疾病的产生,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又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钟南山说,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7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每万人当中因感染慢性呼吸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30人至50人。仅仅在2005年,我国因该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了140万,几乎占全球因该病死亡人数的1/3。

  钟南山介绍,吸烟是导致感染此病的最主要因素。现在中国15岁以上的吸烟人数占总人口的35.5%,其中男性高达63%;而且中国50%以上的不吸烟者也经常被动吸烟,这其中包括很多婴儿和儿童,这也是两岁以下儿童容易感染该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燃烧生物类燃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钟南山表示,在中国农村,农民做饭大多烧柴火,这些柴火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大大提高了农村妇女和儿童感染该病的可能性。第三个因素是汽车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钟南山表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空气质量与感染该病有关,但至少是个重要的诱因。

  鉴于此,钟院士认为,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对于老百姓而言,要远离此病,应该注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抽烟、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注重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能力。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

  国人需要“行为革命”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密切相关,科学家把这类疾病统称为生活习惯与行为疾病。在我国,影响国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存在范围非常广、种类非常多,一般的变革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行为革命’,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目的。”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日前撰文指出。

  王陇德认为,卫生工作者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人进行“行为革命”,除加强健康教育外,还要控制疾病的传播与流行。现阶段,要完全制止一些传染病个案或少数病例的发生是不可能的,但及早发现首发病例,帮助民众控制与传播相关的行为,尽可能减少传播,还是很有可能的。

  他建议,应对慢性病患者实施有组织的干预,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减轻病情,延缓疾病发展,减少伤残。加强执法监督,保证食品质量、医疗安全、环境卫生,依法控制不健康的习惯与行为。如不得贩卖私盐和土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责任把自己的感染情况告知其配偶或性伴侣,并不得从事可能传染他人的行为等。 据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