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名外出老板回乡当“村长助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9:13 南方日报

  百名外出老板回乡当“村长助理”

  吴川坚持不懈实施“回归工程”,先富农民老板捐资逾5亿支持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记者蔡日锦通讯员王裕

  春天来了。和煦的春风吹拂着粤西鉴江平原,散布在平原的绿树掩映的村落,一幢幢充满现代气派的楼房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底化公路在绿野间延伸,一辆辆豪华靓丽的小轿车在乡村道路奔驰……这是吴川市鉴江平原乡村的新景观。

  记者日前在吴川采访时获悉,今年春节期间,该市100位在外务工经商致富的民营企业家,组团回乡当“村长助理”,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出钱出力。此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该市20多万外出农民工纷纷响应,热心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演绎着一幕幕气势恢弘的农民当主人、唱主角,建设新农村的现代剧……

  破解建设资金瓶颈:政府每投入1元带动社会投入5元

  吴川目前仍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资金如何筹措?

  该市市委书记高永元回答记者时称,地方财政仍然困难,但不少农民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已先富起来了。据统计,目前,该市有2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涌现了一批建筑巨子、商界精英,在外拥有总资产已超过300亿元,许多人成了千万甚至亿万富翁。这些先富起来的农民老板对家乡都有炽热的心、浓厚的情,针对这种特点,市委、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坚持不懈地实施“回归工程”。市领导每年都抽时间走出去,加强与吴川籍外出老板的沟通联系,邀请他们回乡参加春节、元宵茶话会;还设立“支持家乡建设贡献奖”等,激励他们支持家乡建设,既引导他们回乡创办实业,带领乡亲致富,又鼓励他们兴办公益事业,捐资建设家乡新农村。

  5年多来,全市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捐资家乡文明村建设的有1000多人,捐资超过5亿元;创建了一批像吴阳镇的芝蔼村、蛤岭村,塘缀镇的山瑶村、明村,王村港镇的八十村等文明村庄。在蛤岭村文化楼门口一块镀铜牌匾上,记者看到上面既镌刻着捐资2100多万元的老板名字,也镌刻着捐资3000元人士的名字,钱多钱少,都凝聚着这些先富农民兄弟热爱家乡的炽热的心。该村在深圳从事房地产的民营企业家陈华,从2000年开始先后共捐资2100多万元,带动村里其他外出务工经商人士捐资建设家乡,先后建成了环村大道、荷塘公园、村口门楼、文化大楼、自来水、公厕、排污等项目,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谈到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时,市长梁位亨说,政府的必要投入不可或缺,但投入主体仍然是广大农民特别是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从2001年开始,该市连续5年开展“交通建设年”活动,市政府在地方财政困难情况下,每年仍拿出100万元补助乡村公路建设和文明村建设;同时,市领导和部门领导与创建村挂钩帮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创建村结对共建等,还开展“万干建千村”活动,共筹集资金430多万元支持创建活动,带动广大农民特别是先富起来的农民捐资建设新农村。几年来,全市建设生态文明村,政府投资1.5亿元,社会投资8亿元,也就是说,政府每投入1元,带动社会投入5元,较好解决了创建文明村投入不足问题。

  破解“有新屋无新村”怪象:老板带回现代都市先进文化

  创建文明村过程,是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移风易俗的过程。特别是那些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农民,他们带回了大都市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既改造家乡的村容村貌,也悄悄地改变着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很多文明村实现了“五有五无”:有文化楼、有剧场、有广场、有球场、有公厕;无上访、无纠纷、无吸毒、无赌博、无小偷小摸。村风民风普遍好转,农村新的道德风尚在逐步形成。过去,农村建设无序无规划,出现“有新屋、无新村”或“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等怪象。老板回乡建设新农村,也带回了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的先进文化,支持市政府“先规划、后建设”的做法,制订和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

  在吴阳镇中垌黄村,记者看到:一幢幢新楼房排列整齐,大街小巷纵横笔直,环村公路两旁种上绿树,村边建有文化楼和广场,村口建有假山鱼池,旁边栽种大王椰,好一个新农村。据老村长介绍,该村原是由5个分散的小村庄搬迁建成的。村中外出经营房地产的老板黄寿荣,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回乡捐资2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他将在城市搞房地产的科学规划理念带回村里,在教育村民统一思想基础上,把分散的5个小村集中规划建成一个大村庄,腾出耕地60多亩让村民耕种。而新村场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起村办小学、幼儿园、足球场、篮球场、剧场、文化室、健身室、娱乐室、老人之家等,一应俱全,去年荣获省文明村称号。

  创建文明村,破解了过去“有新屋无新村”的怪象,注入了现代都市文明因子。过去只有城市才看到的生活设施和方式,如今在吴川市的文明村已屡见不鲜。正是在大都市务工经商先富的农民带回了城市先进文化,加快了乡村城市化进程。黄坡镇山溪洋村过去住房杂乱无章,污水横流,垃圾乱倒,禽畜乱跑,蚊蝇孳生,环境恶劣。该村在城市从事建筑业的老板李建伟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来改造家乡村庄。从1997年至今,他先后共捐资1200多万元,改建村庄,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文化生活设施。如今,该村建有农贸市场、文化娱乐中心、医疗站等,建起了公共厕所、垃圾池,还有环境优雅的村中花园,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破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创建文明村实现乡村历史性变革

  从吴川市创建文明村实践中不难看出,创建活动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前些年,该市许多村庄建设“楼房一幢幢、道路烂糟糟”,群众戏称为“新社会楼房、旧社会道路”。在创建文明村活动中,该市把道路硬底化作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创建村的进村路、环村路和小街小巷的硬底化建设。至今,全市已修建乡村硬底化道路1514公里。位于鉴江下游水网地带的振文镇,过去遇上洪涝,一片汪洋,车不通,人难行;现在,你在该镇任何一个村庄开车,都有水泥硬底化路将你引到省道国道主干道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兄弟感慨地说,真想不到我们乡村也会像城市那样发展变化,让我们这代人过上了好日子。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记者在吴川看到,创建文明村活动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塘缀镇山瑶村建成文明村后,投资环境改善了,去年初,该村外出经商的农民老板从珠三角引进了一家台商电器企业,安排村中200多个劳动力就业,外发加工户达3000户,年销售额超亿元,年创汇超1000万美元。一些生态文明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创建中发展生态旅游业。如林召棠、张炎、李汉魂等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所在的村庄,充分挖掘名人古迹等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林屋、芝蔼、蛤岭等一批高标准的文明村庄,已成为吴川旅游新景点,吸引了大批外地客人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记者在吴川发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都显示了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创建活动,不仅改变农村面貌,还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促进社会和谐,出现了先富帮后富、大村帮小村,携手共建新农村的动人场面。而那些慷慨解囊热心捐资家乡建设的先富农民老板,也在创建活动中升华了自己的人生观。捐资数百万元支持家乡建设的中垌黄村老板黄寿荣感慨地说:“是党的富民政策让我们先富起来的,我们不能忘本。一个人即使拥有千万家财也只是个‘数字’,只有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才是真正的财富。”

  创建文明村活动,使吴川乡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图:

  全国文明村——芝蔼村一角。吴新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