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舞蹈精灵们的家--英华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9:14 南方日报

  谭元亨

  我三卷本的《客家魂》,写的“雍州”便是英州。别人视英东为我的家。父亲家顺德,母亲家英德,“双德”都是我的家乡。

  车上英东,住进了昔日的华侨农场。头天一到,已近黄昏,竟有一阵异国的音乐声

,陌生却又熟悉,不由得愣住了--一问才知道,这是南亚的旋律,而我们祖上,好几辈侨居在西马的东海岸,难怪歌声似曾相识。

  上世纪60年代,为接纳归侨难侨,国家选择了这片广袤的土地,让他们有归家的感觉,归难侨中,梅县客家人居多,英德本是客属地,这也许是选择的理由。近30个国家归侨,都涌进这片青春的土地,数万人辛勤劳作,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生产基地……华侨哺育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他们还带来所在国的文化,音乐、舞蹈及民俗风情,让这片茶场,风生水起,歌舞升平,充满异域情调。

  我们寄住的王老师的家,有一位与我女儿一般大,同是狗年出生的女孩,活泼、伶俐,出奇的亮丽又格外清纯,说话间,竟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竟完全是南亚的味道,手指灵活变换、赤脚似雨点般落在地面。我以为,这可能因为她是老师的女儿吧。可在场部漫步,竟又遇到她又一位同学--刚刚到英城上中学的另一位小丫头,笑靥迎人,修长苗条,这华侨农场怎么净出美女!讲到表演,她也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哟,那么富于节奏感,那么利索活泼,深深的眼窝,小巧的下巴,笔直的鼻棱,会说话的眸子--天生就是为跳舞而“设计”出来的。舞蹈可以融化人,让你不知不觉感受到舞蹈语言的丰富多彩,在云彩中飘,在音流中旋,在阳光里自失……她告诉我们除夕之夜,她和同学将在南亚侨园的亚齐式木楼演出,也就是说,明晚就有精彩节目!

  王老师告诉我们,这孩子一到英城上学,马上就得了全市舞蹈表演一等奖。真神了,这里的孩子、没一个不能歌善舞!几十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就这么汇集在这些孩子身上,一个个充满了灵气。原住国一直没忘却他们,平日,有印尼等国家专程来的老师,教孩子们音乐舞蹈,一年多前,印尼驻广州的韩达礼总领事,还给英华茶场赠送了一套印尼的民族乐器Angklung。自然,喜庆日子,不仅有印尼舞,还有印度、泰国、越南、阿拉伯舞,难怪一进茶场,耳边便是悠扬、典雅的异国音乐。去年,印尼副总统卡拉到了北京,这里还派出演出队专程上京呢!

  其实不用等演出,你就是在家中,在路上,都能体察到种种异域的趣味。一忽儿,你会闻到香喷喷的咖哩鸡气味;一忽儿,有人送来长长的越南棕子,春卷;切开水果,主人晃晃一个瓶子,洒下印尼的梅粉,让水果另有一番诱人的香甜。还有九层糕、冧巴(印尼棕)、三角翡翠……总之,来自不同国度的华侨,都趁中国的春节,各显身手,拿出不同特色的点心。一方面,是浓浓的过节气氛,这么多年来,我们都很少合家聚在一起包油角、拧麻花了,可是,“礼失求诸野”,在华侨中,这乡情、亲情,还是那么醇厚,那么醉人;另一方面,又是令人激赏的异国风味,五光十色,让你目不暇接,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喜的赞叹。

  乡间小道上,不时会遇到几位“南洋伯”,衣衫笔挺,头发一丝不乱,走起路来很有气度,不失当日身为华人的尊严。同样,这里亦不乏金头发、白皮肤的混血儿,以至有人戏解“英德茶场”为英国、德国办的茶场呢。

  由于改制,当日农场已不复存在了,数万人大都星散,但如今,这里仍有16个国家的归侨,近万人口,他们仍依恋着这片曾让其栖息过的土地。好在,如今英德正在并镇,四个镇并为一个东华镇,而镇政府所在地便设在了原先场部,这意味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又面临一次大发展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座座新的厂房、楼宇在建造。然而,我更注目于如“南亚侨园”这样的新设施。休养期间,我几乎每一天都躺在侨园那厚厚的如棉絮的草地上,晒上几个小时太阳,聆听仙乐般飘忽而来,飘忽而去的异国音乐……还走进一片很大的竹林当中,那里是当年的敬老院,现在,还有40多名老人家住在里面,大门外,雪白的纷碎的梨花,如一片片轻云漂浮。院中,古树、老藤、草地……当年,会是一个多么惬意的世界。

  还有,年终最后一次集市,青碧的蔬菜琳琅满目,大狗小狗在人的胯下钻来钻去,小孩子撒娇要这要那……当年,我在罗霄山脉的客家村镇的集市,不就是这么一番情景么?回到老家,走近古老的围龙屋,还看到当年织布机所用的两头翘的石器,那么大,那么重,磨得滑溜溜的,当可成文物了。在翁江水畔的竹林小道中穿行,在南亚侨园草地上仰望蓝天,令我回想到加拿大、南非,还有北欧所见的天空与清流……于是,一生所有的美好记忆全给调动出来了。

  可惜除夕之夜,以为演出会在十点之后--往年都这样,待寻去木楼,演出竟结束了。小女孩告诉我们,不要紧,说不定明天还会有,往年,是从年三十一直演到初五、初六,她们是随叫随到的,只要一个电话。

  没有报酬,只有兴趣,舞蹈是她们的生命。

  然而,第二天,第三天,没有演出。

  好心的王老师,找来过去演出的录像放给我们看,那里边,有她的女儿倩妮,有那位合家从印度归来演《天竺少女》的女孩。只是,录像又怎代替得了现场演出?本来嘛,华侨茶场已解体,不少领导关注的只是工业化的利润,谁在意这种独具风味的习俗呢?

  就在我叹息中,电话铃响了。拿起来,对方是那位天竺少女:

  --今晚有演出,我接到通知了。千万不要错过了哦。

  噢,当然,我不会再错过了。而我们已经错过的一切,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可以再错过了!让记忆再增添一段更绚丽的岁月好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