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签约作家现身凸现文坛改革新探索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09:33 新华网 |
新华网太原4月8日电(记者赵文 滕军伟)没有编制、签下任务“生死状”、拿特别生活补贴……1997年,广西文坛体制改革首次“吃螃蟹”,2006年3月末,山西省文坛10位作家成为本省第一批被贴着上述“标签”的“签约制”作家。 迄今,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开始实行作家签约制度。 自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作家协会和地方分会都有一批专业作家,他们享受国家工作人员待遇,不用上班,可以全心写作。但近年来,尤其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专业作家”制度因为财政经费紧缺、优秀作家流失、“入选”作家创作才华枯竭等原因被动摇。在“养作家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呼声中,废除抱“铁饭碗”的专业作家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成为必然选择。“有竞争比没竞争好,有压力比没压力好,至少不会像某些带着专业作家头衔,抱着铁饭碗睡大觉的好。”广西作协主席冯艺说。 专业身份的取消,意味着作家们曾经拥有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创作稿”的“特权”已经失效。 在广西,签约作家每月得到的补助是1300元,但在合同两年签约期内每月拿到手里的只有800元,等作品按约定出版后,再一次性补发剩下的数额,若不能按约定出版,剩下的稿酬就化为泡影。 尽管“签约作家”要面临“创作”和“工作”的两难选择,也面临竞争压力,但作家们坚信体制改革利大于弊。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院的王晖今年25岁,是山西省首批即将签约作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目前已出版长篇小说《青春柠檬》和《玻璃城堡》。 王晖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签约作家体制,给了中青年文学创造者发展的机遇,随之而来的竞争虽然残酷,但是一种鞭策手法,是良性竞争。 “我们不得不承认,签约制还处在探索和完善中,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总体方向是进步的,是革新的。”冯艺强调,签约作家并非是简单的“签约”加“作家”的物理结合。 据了解,山西省文学院将对首批10位签约作家施行“一老带一青”的“一对一”导师制。张锐锋院长介绍,这么做是想建立起一个两代作家之间直接交流的平台,充分借助老作家的创作经验,帮助年轻作家迅速成长,尽快完成新老作家交替。 “每当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每个人在这一年的收获和成果时,都会给我很大触动,我就会想,他们写了这么多呢,而我们自己好象什么都没做。这种想法会促使我更加努力。”广西一位年轻的签约作家说。 “更重要的是,签约制为更多的‘新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能者即上’的制度摈弃了以往专业作家按资排队的陈旧思想,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冯艺说。 在研究了文坛体制改革的走向后,张锐锋认为,目前签约制依然只是文坛改革的一个过渡,最终的方向是形成文学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选题制”。如果作家有好的创作选题,可以向基金会提出申请,经过考察评估确认许可后,由作家开始创作,基金会帮助其作品出版。“实现与发达国家的文学创作制度的对接,取决于中国改革的大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速度,以我个人的估计,要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张锐锋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