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李远哲:景仰嘉庚筹款在美兴建"嘉庚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10:03 海峡网-厦门日报

  他昨在厦大开讲座,当场发出邀请,希望厦大学子能前往参观

  本报讯 (记者 王文静)昨日上午,厦门大学化学报告厅座无虚席,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来自台湾的李远哲教授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开讲,主题是“21世纪人类的觉醒”,他说,以此祝福厦门大学欣欣向荣,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陈嘉庚楼”改变西方人对华人的刻板成见

  厦大学子没想到,李远哲也对“校主”陈嘉庚先生十分景仰。讲座一开始,李远哲就娓娓讲述起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故事,“听说陈嘉庚先生回到他的故乡,以为清朝被推翻了家乡就可以富强,但是当他回到家乡,发现家乡的小孩都没有上学,这样国家怎么能富强呢?所以他在集美办学,又创办了厦门大学,很了不起。”

  李远哲是陈嘉庚国际学会的第一任会长。在遥远的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有一座陈嘉庚(化学)楼(Tan Kah Kee Hall),这是美国著名学府中有史以来第一幢以华人命名的大楼,而这座楼是由陈嘉庚国际学会筹款命名的。

  李远哲说,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这样的名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看到这座楼,就会问,谁是陈嘉庚啊?也就因此知道华人是很了不起的,可以改变西方人的刻板成见,他们本来以为华人在西方只能开餐馆。

  带着这样的想法,李远哲曾经跑遍东南亚筹款,共筹得800万美元,用于兴建陈嘉庚(化学)楼。李远哲还当场向厦大学子发出邀请:希望你们也能到美国去看看陈嘉庚楼,一进门,会看到嘉庚先生的塑像,他的事迹就刻在墙壁上。

  厦大师生用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回应李远哲。

  越好的学校,越允许学生超越环境

  1989年,李远哲被聘为厦大客座教授,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厦大。李远哲曾经对厦大化学系发表过一个经典的评价,在当时的演讲中,有人递纸条问他:和美国大学相比,厦大排名如何?李远哲回答说,厦大化学系的水平在美国大学中可排在20名内。

  这一次,李远哲讲了他成长的经历,启发厦大学子:高中时我病了一个月,一直在思考人生的路怎么走,结论是我希望成为一个科学家,怎么样才能成为科学家呢?我考入了台湾大学,遇到年长的人,问他们,好好念书我能成为好的科学家吗?他们说,不行,你仅仅是学化学的,可是你还要懂得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于是,我在大学非常用功,虽然我是学化学的,但是我学了特别多有关物理的知识。所以,厦大是很好的学校,但是你们要学会超越。越好的学校,应该越允许学生超越目前的环境,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说“不”。

  李远哲还说,每一次来,厦门有很大进步,很大改变,让我印象深刻。

  厦大师生差点“问倒”科学家

  李远哲是科学家,但是他选择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演讲主题。互动场面非常热烈,厦大师生争抢话筒,与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真探讨起“可持续发展”,还差点“问倒”这位科学家。

  李远哲说,科学家有社会责任,因为他们的成果会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论据之一是,当工业革命来临之时,谁会想到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有一天会给我们带来温室效应呢?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好的科学成果也可能带来不好的效果。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地球曾经无穷大,但是,人类产生的污染和地球消化污染的能力是不平衡的,地球变成越来越有限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生活的方式,把能源使用的效率提升,使环境生态受到保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应该朝着英、美模式走下去,而要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一条新路,一条自己的路。

  有学生发问:那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李远哲说,我只能说走发达国家的老路没有前途。可是我也没办法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希望年轻人用他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远哲:景仰嘉庚筹款在美兴建"嘉庚楼"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生于台湾新竹。1962年赴美学习,1965年获博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化学系随赫施巴赫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1986年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做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继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之后,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籍华人。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