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体育的“体”,就是以“人”为“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6:00 光明网
朱忠保

  《新京报》3月28日全面报道了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在退役后的遭遇:曾经获得的14枚各种举重奖牌,其中金牌就有4枚。她曾代表吉林省多次夺得全国举重冠军,并打破了48公斤级的全国纪录、44公斤级的世界纪录,但昌她在退役以后,却沦为一家澡堂的搓澡工,月收入竟只有500元。身高只有1.5米的邹春兰,看上去非常瘦小,搓澡的间隙,才顾得上吃午饭,她的午餐是米饭和炖白菜。

  “我被选拔到第一体工大队女子举重队时,教练就给我吃一种叫‘大力补’的药,说能增加力量,取得好成绩。”邹春兰说。可能是因为吃过“大力补”的原因,作为一名女性,最让邹春兰痛苦的是身体上表现出许多男性的特征,即使天天吃雌性药物,效果也不大,她现在还无法生育,经过初步检查,医院说是子宫发育不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体力也越来越差,心脏还不好,搓澡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身心遭受折磨的她,连工作机会也难以寻找,因为她“只有不到小学3年级的文化”,由于常年从事体育训练,把学业彻底荒废了,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总是找不到工作。

  “邹春兰现象”并非个例。从小就离开学校,文化水平低,社会竞争能力不强,邹春兰的遭遇是一些重竞技退役运动员的缩影。中国的体育运动员特别是竞技体育运动员,一向肩负着“为国争光”的沉重使命,他们被异化为“金牌制造机”,成则英雄败则为寇。人们关注的是在每一次运动比赛中他们所获得的金牌的多少,却忽略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初始目的、条件与运动员本人的身心感受,不顾他们疾病缠身,不顾他们的身体健康,具有摧残性地给他们吃违禁药;也只有在各种比赛中,全社会才会关注他们,当然关注的不是他们的身体状况,而是关注他们获得多少金牌,当比赛结束以后,他们就会很快被全社会冷落和遗忘,没有人会关注她们的未来,这是一种只见金牌不见人的体育机制。为了使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获得金牌,不少运动员都无奈地吃各种有害于身体的药物,邹春兰就是这种为省争光、为国争光、为了金牌而吃药的受害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获得金牌只能给运动员带来一时的荣誉,却给他们的身体造成终生的摧残与危害。竞技运动,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摧残过程。曾经的省队女排队员,如今沦落在街上卖报纸;昔日的全国冠军,如今当起了搓澡工,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了,应该说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机制还要让多少体育运动员的身心备受摧残,还要摧残到何时?

  这是“金牌体育”的必然结果!国家把金牌看的比任何一个公民的身体和生命都重要,比任何一个国家看的都重要!这是金牌至上的表现。现在,中国在世界各种体育比赛中获得的各种奖牌越来越多,上届奥运会所获得的金牌数居世界第二,但是全民的身体素质却每况愈下,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他们牺牲身体而为国争光,国家却不帮助他们解决生计问题,等于是被国家所抛弃,这哪里还有一点儿人性?发展体育的根本大目的,应该是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体育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金牌多少论英雄。体育的“体”,就是“人”和“本”的结合。所以,竞技体育,也应该以人为本,而不是以金牌为本,更不是以国家的荣誉为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