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戏节,还能再掀起你的盖头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6:00 光明网
孙吉顺(北京学生)

  编辑您好:我是一热爱戏剧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我知道,有无数个正要毕业的、和我一样热爱戏剧的人在殷切期盼着大戏节的来临。那是一个梦想。一种急躁在我们之中轻轻蔓延。

  我是一无名小卒,在几乎都是什么家什么学者的娱乐版没有发言的余地,可心里还是觉得慌,觉得一些东西需要说出来。

  已经是2006年4月,2006年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依然杳无音信。几乎丧失的声音和一些卑微的调查是否举办的帖子,湮没于旷日持久的艰难沉默和日渐升级的猜测中。

  2005年大戏节的闭幕式上,主持人柴静对袁鸿说“以戏剧的名义请你坚持下去”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有了预兆。果然,一切就那么发生了。

  于是,民间戏剧人,也就只能眼看着曾经所坚持的理想在拜金时代商业大潮中灰飞湮灭。曾让无数人欣喜的“青年戏剧论坛”,刚刚出生便可能夭折。而与此同时,那些高校里坚持戏剧梦想的年轻人,也在大环境催生的矛盾和困惑中挣扎。他们在2006年4月的晴朗天气里,知道与大戏节这个新娘的婚期被无限延长。此中滋味,此中人尝。

  大戏节的创办人之一水晶曾说大戏节“是对拜金时代商业大潮的抵抗”,“不去扎更多的钱,不去揽更多的广告,不去把整台活动弄成一场商业晚会,也不从剧场和学校身上榨取一些换回名利的对价,只是为了保有那最初的热情、纯粹与鲜明”。可是世易时移啊,在“不举办”与“顶着某顶赞助商的帽子举办”的双选题中,选择前者应该是更明智的答案。那我们又在乎什么?!

  商业化是会给纯粹的艺术带来一些“腐蚀”,但只要坚持住原则和底限——这个底限当然能坚持住,只要融洽处理好主办方与赞助方的关系,只要“留得青山在”,大戏节依然“热情、纯粹与鲜明”。美国百老汇以及韩国、英国的各大戏剧节,不都是这么跌跌撞撞地壮大起来的吗?而在商业与公益之间尴尬的摇摆,只会让众多充满才华和理想的年轻的戏剧人,被强大的物质现实迅速招安。所以与其摇摆等待,不如狠下心拼一把试试。真的,石在,火是不会灭的。鲁迅先生早就这么说。

  毋庸讳言,我们之所以这么迫切地需要,是因为大戏节已成为中国戏剧回廊中不可闪避的一道风景。即使它有时显得粗糙和稚拙,即使有些对新的舞台手段的追求盖过了戏剧本身,然而它却壮大了戏剧的普及,丰富了戏剧的内容表达,无拘无束,激情洋溢。

  大戏节用校园戏剧(或者说青年戏剧)呈现的力量打破了长久以来业余与专业戏剧的边界,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进行着细腻观察与审慎思考。而关注现实触及人性,不正是戏剧本身所要真正呈现的内涵吗?城市里的人被整天清一色的搞笑戏剧娱乐完毕,来到这里,正是洗濯的清泉。这几年大戏节,很多戏一票难求的情景验证了这一点,也验证了大学生戏剧的魅力和在市场中的潜力。

  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究竟能不能掀起大戏节的盖头的问题,而是到底谁给大戏节买这块盖头?有钱并且想买的人很多,而我们不能倔强地漠视肥头大耳手中五彩的盖头。这就像是买东西,讨价还价也是一门学问。

  最后我想拿导演赖声川的一句话给2006年到现在还没谱儿的大戏节打气:“大戏节可贵的一点就是容许失败,而失败往往孕育着机会,一切才刚刚开始而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