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能传下去的就是传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8:26 南方日报

  记者手记

  本版文字/摄影:见习记者陈祥蕉

  所谓传统就是会一直传下去,传不下去的就不是传统。楚辞界泰斗、章太炎的关门弟子朱季海对一个前去拜访他的年轻人说了这么一句话。他的著作因深奥难解被称为“学界

天书”,像他这么冷静和豁达的智者自然没抱“传下去”的希望,甚至认为返回传统、复兴传统根本不可能。这一点正好可以解释,在这个大师云集的国际戏曲大会上,为什么没能产生一个一致的、令人激动的保护传统戏曲的方案。

  我们似乎习惯了激动。在某个历史悠久的艺术品种濒临灭亡的时候,在一些地方官员声称复活了一个艺术“化石”的时候,在偶然看到民间艺人生存状况的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一个智者振臂一呼,提出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然后大家都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去分头行动,让失去的传统立即恢复,既存的文化完好无损地传承下去。在得知年轻人的远离是文化链条断裂的主要原因后,不少人愤怒了。他们开始谴责年轻人,说他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没有历史文化责任感等等。

  学者们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他们大多认为这不是年轻人自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措施还不能真正吸引年轻人自觉参与文化传承。在如何吸引年轻人方面,他们的看法也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日本学者田仲一成提出,把传承文化变成一个职业,为了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份工作,政府要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

  如果传统戏剧要成为年轻人的业余爱好,那必须是“自由恋爱”而不是“包办婚姻”,不能靠责任感来维系。因此,首先得让他们了解。许多艺术工作者和研究者确实这么做了,比如台湾学者曾永义、广东粤剧名家倪惠英。成效虽然很慢,但他们相信,坚持下去总能培养一批演员和观众。不过曾永义也承认,这种做法太依赖个人,如果没有他那样的热忱,这一工作很难继续下去。

  既然普及的工作也很困难,那么改造吧,在传统戏剧中加入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元素。“保守派”当然坚决反对。昆曲专家洛地认为,只能在这门艺术的内部进行封闭式地完善,逐渐达到它自身的最高艺术标准。中山大学教授康保成则认为,这个标准过于抽象,没有施行的可能,年轻人可以开放式地吸收现代的、西方的元素。

  如果可以吸收,如何吸收?曾永义教授提出了“输血论”,认为西方戏剧里如果有和中国传统戏剧血型相同的部分,可以输进来,但如果输错了,传统也不是传统,戏剧也不是戏剧。在台湾的一出宫廷戏剧里,宫中的太监、宫女齐唱歌剧,年轻观众觉得有趣,一些学者却很生气。西方的歌剧和中国的京剧血统相不相同,是观众来判断还是研究者来判断,这也是个问题。梁会锡不看好这种“混血”戏剧,他认为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原封不动地保存传统,再根据现实生活创造新的戏剧。

  学者们的争论还在继续,一些年轻人也陆续加入进来。中山大学学生、岭南剧社成员小陆就认为,他们迷上传统戏剧的原因其实很复杂,自己都说不清楚,也很难提出一个系统的、有效的保护意见。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知识体系相对完善,生存压力也比同龄人小,大学生应该并且一定会成为继承传统戏剧的主力,“现在大学生戏剧节不就搞得轰轰烈烈吗?”

  上述争论虽然没什么结果,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一点:这是一个传统话题,因为它能够持续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论,具备了可传性。传统戏曲也是这样,只要能不断引起年轻人的关注和争论,我想它总是会继续传下去,不管以什么方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