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帅真”方志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08:26 南方日报

  高凯明

  墓碑高高地矗立着,犹如英烈义薄云天的气节。墓碑上,“方志敏烈士之墓”7个镀金大字是由毛泽东于1964年亲笔所书的。毛泽东为一个人亲手写下的墓碑我还是第一次见过。恐怕不会再见到第二块了吧——这就是民族英雄方志敏。

  帅气方志敏

  南昌梅岭方志敏烈士陵园静悄悄地等候我的到来。方志敏的女儿,73岁的方梅大姐和她的女婿卢军,带着我穿过松柏竹樟掩映的石阶小路,来到了方志敏烈士墓前。陵墓呈棺状,由白色的花岗岩砌成,周围再无别的。一生简朴的方志敏,住在另一个世界里亦不忘素洁。卢军告诉我,外公是1935年8月6日遇难的,可他的这座墓园却是在他殉难30年后的1965年才有的。墓中有外公的9块遗骨,当年外公被秘密杀害于南昌下沙窝后,其遗体埋在哪里并不知道。为寻找遗骨,1953年党中央专门作出了指示。为此,江西省委还成立了“方志敏遗骨调查指导小组”,终于在1957年于下沙窝修建化纤厂挖地基时发现了烈士遗骨。

  我仔细打量着那块同陵墓连在一起的墓碑。它高高地矗立着,犹如英烈义薄云天的气节。墓碑上,“方志敏烈士之墓”7个镀金大字是由毛泽东于1964年亲笔所书的。毛泽东为一个人亲手写下的墓碑我还是第一次见过。恐怕不会再见到第二块了吧。这就是民族英雄方志敏。

  夕阳正红,就听方梅大姐轻轻地说,给父亲鞠个躬吧。我一连为方志敏鞠了三个躬。在今天,方志敏已不再是方梅一个人的父亲,他是所有方志敏的敬仰者的共同精神教父。

  方志敏曾是中央委员、闽浙赣省委书记、苏维埃主席、司令员,红十军政委等,他的这些衔头,并没有很多人知道。我想起了初中课文中的那篇《同志的信仰》,他是由鲁迅生前好友唐弢写的。文章讲的是方志敏在狱中如何把《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稿托一位姑娘转交给鲁迅的故事。文章讲了方志敏对从未见过面的鲁迅的信任,也讲了烈士清贫的品质和崇高的信仰。

  一个为了信仰而甘于清贫的人格,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完美的人格。方志敏就是完美人格的代名词。我的江西之行是怀旧之行,更是寻美之行。然而当我沿着方志敏出生、上学、战斗、被俘、就义的地方一路走来,对方志敏的感觉却不再是抽象的完美,而是鲜活的“帅真”二字。帅,帅气的“帅”,真,真诚的“真”。

  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有方志敏的故居。在这个普通的小院里,曾被封建士大夫和文人墨客称之为“四君子”的松、竹、梅、兰竟样样俱全。一栋六间木质平房就掩映在这繁茂的花木之中。中间的厅房里,陈列着方志敏同家人的照片。正中还挂着一幅方志敏小时候自撰的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苍松翠竹洁梅兰。”我赞叹小院果然是楹联的完美写照。陪同我的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副会长杨子耀先生却告诉我,这小院是1950年重修的,原来的已于土地革命时被敌人烧掉了。重修时,乡亲们尽量按对联的意境去靠。

  在杨先生的介绍里,我仿佛看见风流倜傥的帅哥方志敏正从屋中走来。他果然是一个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的少年郎。我告诉杨先生,我从很多方志敏的遗照上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即方志敏是一个酷爱整洁的人。在他身上,不论新衣旧衣,还是便装军装,从没有发现帽歪领斜,不扣风纪扣的时候。还有他的头发,无论什么场合,都梳得整整齐齐。杨先生夸我观察得仔细,他说方志敏一生爱整洁是出了名的,哪怕是行军路上或战场上,只要是身上沾有灰尘,他都会用口吹或用手指掸掉。在监狱里,他见同自己一块被俘的红19师师长王如痴蓬头垢面,便劝他去洗洗。王说,快见马克思的人了,还讲究那么多干嘛。方志敏要来热水,亲自为他洗头。边洗边说,就是去见马克思,也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去见。我猜想方志敏是看《红楼梦》看的,竟奉行起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处世哲学呢。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方志敏不也是个有着个人癖好的人嘛。再说了,共产党既是最先进的组织,那么他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也应该是最有修养的。方梅大姐对我说,她母亲缪敏曾对她讲过,方志敏从不留胡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会每天刮胡子,只是到了监狱后才有了胡子,那是因为条件所限。可现在所有的方志敏的画像上都是有胡子的,好像没有胡子就不是方志敏,没有胡子方志敏就不够成熟似的。我告诉方梅大姐,其实我倒希望方志敏永远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帅哥。

  毛泽东就最欣赏方志敏的帅气和才气。1938年3月的一天,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会见了方志敏的妻子缪敏和他的两个儿子。毛泽东握着缪敏的手说,方志敏牺牲了,真可惜,他是一个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得伟大,我很怀念他。毛泽东边讲边流下了眼泪。

  据说,毛泽东对方志敏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大概见过三次面,一次是1926年5月在广州,当时广东的农运领袖、后来是方志敏与缪敏结婚证婚人的彭湃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也在。一次是1926年12月2日在南昌。一次是1927年3月28日在武汉。每次见面,他们都像是有说不完的话。毛泽东常说,方志敏创立的那个面积不大、人口也不过百万的赣东北根据地,竟能在敌人数万重兵连续四年的围剿中,不惊不乍地存在着,以致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战略右翼,实在令人佩服。他由衷地赞扬方志敏“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领导的苏区是“方志敏式根据地”、“苏维埃模范省”,并代表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授予方志敏红旗勋章一枚。解放后,当毛泽东听说方志敏遗骨找到后,激动万分,欣然为方志敏写了墓碑。我以为,“方志敏烈士之墓”七个大字,是毛泽东对方志敏帅气、才气的盖棺定论。

  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为欣赏方志敏讲过话,江泽民、胡锦涛有过长篇大论。邓小平曾亲自为烈士之墓献上花圈,并为《方志敏文集》题写书名。毛泽东的战友,有着共产党人最完美品格和帅酷仪表的周恩来,对方志敏的欣赏更是情真意切。他把叶剑英元帅于1940年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写的赞扬方志敏的那首“血战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的七绝诗抄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以便随时朗读。

  毛泽东欣赏方志敏,是因为方志敏把自己全部的帅气和才气都真诚地献给了共产党人的千秋大业。然而,如果说蒋介石欣赏方志敏,那其中因素就会变得格外复杂。

  1926年5月的那天,方志敏在广州农代会上发言时,蒋介石就被他的帅真所感动。他当时就想,像方志敏这样既有旷世才华、又有英俊形象和很好修养的男人,在国民党阵营里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如果方志敏与自己同道,那对党国该会产生多么大的号召力呀!当时蒋介石是否就是这么想的,现已无法考究。但从他后来争取方志敏的行动,则说明完全就是这么回事。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蒋介石又在这里见到了方志敏。他这一次是请方志敏等前来论证定都南昌的。据方志敏的姐姐方荣姩讲,这次蒋介石一见方志敏的面就粘上了。为了多与方志敏接触,蒋介石有事没事都请方志敏去吃饭。最后,干脆是逢宴必请。在那段时间里,蒋介石先后请方志敏吃饭就达24次。据说,这赴宴的次数是方志敏在闲聊时告诉姐姐的。其实有没有24次,还是多于24次都可以不去理论,重要的是蒋介石确实欣赏方志敏。

  杨先生是研究方志敏的专家。他说,要讲蒋介石对方志敏的欣赏,可以讲三天三夜。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为掩护中央的战略转移在怀玉山被俘,之后被押到南昌。蒋介石听说后,马上专程从上海赶来劝降方志敏。在他看来,这次劝降是有把握的。以前总是平起平坐,说话还要讲究身份,现在他方志敏可是虎落平阳,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嘛。所以到达南昌的当天,他便带着顾祝同、俞伯庆等国民党要员,兴冲冲地来看方志敏。他热情地向在场的人介绍方志敏,俨然是方志敏的老朋友。他说,志敏老弟年轻有为,不但有旷世的才华,而且有伟大的人格,我们都要尊重志敏的人格,不尊重志敏的人格,就是不尊重我的人格。放下此时蒋介石怀揣何种目的不说,就他对方志敏的钦佩来讲,那是由衷的。其评价也是中肯的。可是他又一次表错了情,至于不尊重方志敏的人格就是不尊重他的人格云云,此时此刻,他蒋某人把方志敏的人格和他自己的人格相提并论,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是在抬高对方还是在贬低对方。说句实在话,他配吗?在一切有良知的人的心目中,蒋介石的人格是天地不容的“四·一二”大屠杀,是天怒人怨的“皖南事变”。

  为软化方志敏,以让方志敏归顺,蒋介石亲自下令,把囚禁方志敏的普通号监狱换成“优待号”。史料上说,“优待号”的居住条件和招待所差不多。当时,很多不同政见的国民党元老就被软禁在这“优待号”里。据说,在“优待号”里的人每月还发薪饷,如果觉得里面的饭菜不合口,还可以到外边自己点菜。时逢端午节,方志敏还真的把同自己一起被俘的王如痴和刘畴西两位战友请到一起美美地吃了一顿。据国民党省党部书记俞伯庆于解放后交待,方志敏在狱中6个月,有4个月是在“优待号”里度过的。在狱中,方志敏从未受过重刑。不仅重刑,连轻刑也没受过。可以说,蒋介石对方志敏的优待就差释放这一步了。

  当然,释放是不可能的,与其不为我用还不如杀之。这是蒋介石一贯的用人原则。然而,蒋介石还是给方志敏留下了足够的“悔过”时间。当他得知方志敏答应在狱中写点什么之后,明确指示6个月后看看方志敏写了些什么再说,可他说完这番话还不到4个月,就提前把方志敏秘密杀害了。原因是其间他收到了斯大林发来的要求把方志敏押到苏联的电报,这是后话。

  对比蒋介石的苦口婆心,方志敏的答复则显得过于简单,甚至有些不近情理:“我的生命只有36岁,你赶紧下命令执行吧。”话说到这个份上,蒋介石好没面子哟。

  真诚方志敏

  蒋介石对方志敏的欣赏确实饱含着太多复杂因素。而在监狱中,那些看管方志敏的人竟然也欣赏他,那就是因为方志敏的真诚。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读罢方志敏这首就义诗的人会这么想:能在狱中写出如此就义诗的人,还有什么人能成为他的对手!

  在方志敏真诚的感召下,监狱中看管方志敏的人个个向方志敏献殷勤、套近乎,提供方便,甚至通风报信,传递狱中文稿。看守所代理所长凌凤梧敬慕方志敏的为人,主动把方志敏脚上10斤的铁镣换成3斤的。然而又有谁能想到,22年之后,方志敏的遗骨正是依据这3斤的铁镣而被确认的呢!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住在“优待号”里的胡逸民,竟同方志敏结下了生死之交。胡逸民是因为同杨虎成将军有隔阂,而蒋介石为拉拢杨虎成,才把他软禁在“优待号”的。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为国民党中央监狱长,是一个营造过南京、徐州、武汉三处军人监狱的、被称为“北伐军中的刽子手”的人,也是当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党委员会主席的人,现在蒋介石要他前来监视并劝降方志敏,以将功补过。可蒋介石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成了方志敏的铁哥们,胡逸民不但自己为方志敏跑前跑后,还说服妻子向影心为方志敏传递狱中文稿。监狱文书高易鹏同胡逸民一样,他和从杭州赶来看他的女朋友程全昭一道,想方设法为方志敏传递狱中文稿。

  方志敏的文稿曾先后四次从狱中传出来,其中的艰险曲折,足以拍成一部电视连续剧。据杨先生讲,“文革”中高易鹏还被打成了“伪造方志敏故事”的反革命,是时任江西省卫生厅副厅长的缪敏后来亲自过问才为他平了反的。总之,为方志敏传送狱中文稿的全过程,是一曲“你拿生命赌明天,我用真诚换真诚”的壮歌。

  提到方志敏的真诚,人们会马上想到他的千古文章《清贫》,想到文章中那两个国民党兵,和那一块怀表那一支钢笔,以及发生在怀玉山的那场突围。当时,方志敏带着红十军团800余人的前卫队已经冲出数十倍于我的敌人的包围。但当他发现后续部队还没跟上后,便命令师长粟裕,也就是后来成为共和国大将之首的粟裕将军带领部队先走,自己带着十余人复又返回包围中,与部队会合后,他见黑夜中分散躲藏的干部战士难以集中突围,便在山坡上点起两堆大火。他就站在这烈火中……在战场上,方志敏的真诚是战士们耳边无声的冲锋号角,他的人格是夜空中划下的一道闪电。在连续13天前赴后继的突围失败后,方志敏昏倒在一个柴火堆里。

  两个国民党兵原是敌43旅727团的炊事兵,他们是在上山送饭时碰上方志敏的,当时一个炊事兵无意中用挑饭的扁担插了一下身旁的柴堆,正好插在了方志敏受伤的左腿上。当两个炊事兵得知,面前的这个高大而体面的军人就是蒋介石悬赏8万大洋捉拿的方志敏时,高兴得真像是时下中了百万大奖的人一样忘记了自己姓什么!他们想到的是这个身价8万的人随身带的零花钱也不会少。但当他们高兴之余,面对的却是方志敏那黑亮亮的枪口。据说,方志敏本想送他们上西天,或报个假名混过去,但他又想到了自己的警卫员魏长发已经叛变,脱身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任凭两个兵前来搜身。

  我想,也许事情并不是这样的,是方志敏一时对这两个穷苦出身的兵动了恻隐之心,有意让他们得到那8万大洋,就像乌江边上的那个项羽自己动手把自己的头割下来,又随手扔给想领赏的吕马童一样呢?

  为了民族的解放,方志敏先后有十余位亲人为国捐躯。1935年6月,正在德兴县农村山棚中躲藏的缪敏突然临产了,她意识到婴儿的啼哭会招来敌人,危及周围躲藏的群众的生命安全,便忍住巨大的悲痛,把一团破布塞进刚出生的婴儿嘴里,致使孩子窒息而亡。方志敏在狱中写到“我的孩子们都很小,但我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妻子儿子哪还能顾到,我只有抛下她们”。

  方志敏对事业的真诚来自他崇高的理想和浪漫的情怀。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葛源有座列宁公园,这是方志敏亲自参加修建的,它应该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公园。园中有座六角亭,亭旁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梭柁树。这是当年方志敏亲手栽下的。传说梭柁树是月宫中那棵吴刚永远也砍不倒的老梭柁树分枝到人间的。方志敏栽下它,是为了表达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为了修这座公园,方志敏还受到了当时中央的严厉批评,说他有和平主义思想。战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和平吗?革命的最后不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吗?方志敏当时肯定是这样想的。就在这棵梭柁树下,方志敏对平时只顾忙工作、而常常忘记打扮的女干部郑冬玉说,你要注意修养,还要抓紧学习文化,否则将来进城后你的丈夫会休了你的。

  在闽浙赣省委机关办公的旧址,还有一丛已经生长了74年的美人蕉。这也是当年方志敏亲手栽下的。美人蕉正开花,美艳鲜红的花儿,正同满天的晚霞烧成一片,那壮丽的情景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从梭柁树到美人蕉,不禁使人想起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栽花后人欣赏这句俗语。方志敏留给我们的生活信念应该是不仅要活着,而且要美丽地活着。这丛生命无限、艳丽长久的美人蕉,应该是仅有36岁人生的方志敏的形象写照。我觉得研究方志敏的思想,探索方志敏的情怀,寻找方志敏美妙灿烂文章中超凡脱俗的精神,应该从欣赏这丛美人蕉开始。风情万种、仪态万千的美人蕉,是风流倜傥的方志敏生命的延续。

  此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图:

  方志敏此照摄于1935年1月31日狱中。被捕后的方志敏大义凛然。

  作者与方志敏的女儿方梅在方志敏烈士墓前合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