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交大迎来110周年庆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10:55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韩晓蓉

  “薪火传承,思源致远”,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上海交通大学栉风沐雨,跨越三个世纪,昨天迎来了建校110周年庆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出席上海交大建校110周年庆祝大会并讲话。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市政协主席蒋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政委李栋恒,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出席庆祝大会。

  上午10时,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庆祝大会在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菁菁堂隆重举行。

  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

  陈良宇在讲话中指出,交大是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说,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上海为有交大而骄傲,交大因地处上海而自豪。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凝聚着全市各方面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也凝聚着交大人奉献的卓越智慧。特别是近几年,交大积极参与和推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做大做强“紫竹科学园区”,不断为上海走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之路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百年春秋,今逢盛世,思源致远,交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陈良宇强调,未来五年,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步入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加强与教育部的“部市合作”,继续得到交大等优秀高校的支持和参与,聚焦企业主体、聚焦国家战略、聚焦创新基地,不断增强上海的城市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救国”到“科教兴国”

  一百多年来,交大人坚持“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在前进道路上,展现出一条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科教兴国”的闪光轨迹。

  在交大校友的参与和组织下,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个人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特别是1999年国家表彰的“两弹一星”的23位工程人员当中,有11位在交大学习和生活过。

  在人才培养方面,交大确立了“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理念;在2002年、2005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两次获得全球总冠军。

  随着原上海交通大学和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强强合并,以及原上海农学院的并入,交大已基本形成了“以一流的理科为基础,以强大的工科、生命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干,经济学、法学、农学和人文学科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框架,初步完成了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近十年来,交大获国家科技奖38项,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年度科研经费从1.71亿元增长到12.05亿元,增长了6倍;年SCI论文数从53篇增长到1342篇,增长了24倍;年EI论文数从111篇增长到1641篇,增长了14倍;2005年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110项,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前身为南洋公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一批优势院系、学科,支持了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号召,先后经历了西迁、两地办学,以及上海、西安两地独立建校等变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